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身处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无数英雄志士挺身而出。郭毅、周大根等同志参加校内的“保卫二中”,秘密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传播革命火种、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斗争不断,反抗不断,有瞿秋白、宋希濂,有年近古稀的于右任校长,“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是他们留下的谆谆教诲,“爱祖国,爱教育,爱学生”是他们一生的真实写照……愿将赤子心,再续新篇章!
这让我又想起那世道,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上大的前辈们带着革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回到了课堂。他们知道,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事实证明,他们的理念是对的。
上大人物邓中夏先生,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以后,放弃优越的职位和公费出国的机会,坚定投身共产主义事业,成为早期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1923年4月,邓中夏先生出任上海大学总务长,他非常注重马列理论学习和革命实践,因为他深知知行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要“读活的书”,他坚信要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就要用先进的理论唤起民众。在短短两年的任期中,他先后聘请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任弼时、萧楚女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到校任教,诸位上大“红色教授”共同努力.不断为党和国家培育卓越人才。无数的上大前辈们始终坚守和贯彻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跨越了几十年的历史,从上海大学走进了新中国。
昔日,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科技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千百名在国外的科学家克服各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鞠躬尽瘁。在归国的路上,朱光亚联合50余名旅美留学生发公开信,呼吁:“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大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里有一长串闪光的名字:钱伟长、杨雄里、严东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与祖国与人民站在一起,克服艰难与险阻,打开科技发展的新篇章、新天地。
每一位上大学子都走进过校史馆,都曾追忆过校情和校史。我们的老校长钱伟长先生自幼受家学渊源影响,热爱国学,胸有大志,在九一八事变同年毅然决定弃文从理,怀抱救国之志,想要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钱伟长先生学成回国,为祖国教育事业挥洒汗水,时年60岁的老先生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国家特批“他的任命不受年龄限制”。事实上,钱伟长老先生从彼时到四校合并后的上海大学,自始至终鞠躬尽瘁,立志为国家、为上海办一所高质量大学,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对于我们,钱老是伟大的精神榜样,是永恒的革命工匠。
今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接续奋斗还是开拓新篇,伫立于时代潮头的你我,都必须心怀进取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逐梦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努力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个时刻。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的国家正在不断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正在逐日变成现实。我们的学校亦将薪火相传,赓续红色基因,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栋梁。“上大之上”也在蒸蒸日上、快速提升的综合实力,我们上大学子,有幸受教于践行初心的上大工匠、接受飞速跃进的新时代先进知识,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贯彻上海大学校训,争做艰苦奋斗先锋,将求知心贯彻至深、将务实心落实至处。
思想家魏源曾说过:“披五丘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诚如斯言,再好的理想蓝图,没有脚踏实地的务实、艰苦奋斗的磨砺,都不会有实干兴邦的可能。正如张居正所言:“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应当同时间赛跑、同潮流并进,以“钉钉子”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将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实干到底。我们青年学生,脚踏实地,渗透社会民生开展实践学习;我们热血梦想家,乘风破浪,激情挥洒青春的汗水;我们未来继承者,敢于突破,创新创业勇开时代先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迈步新征程,扛起“开好局、起好步”的重任,尤须秉持责任心、进取心、务实心,将“不用扬鞭自奋蹄,锐意进取我当先”的奋进韧劲贯彻到底。这样,我们就一定可以续写新的百年华章,标注新的中国高度!
“君去矣,甘将热血红青岛;吾来也,不许狂奴撼泰山。”正以有君辈为国奋身之豪杰,乃有今日中国之天光大亮。你们,无愧于亿万万后世子辈。为理想,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似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