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近卫军》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1943年2月15日,苏联红军从德军蹄下解放煤矿城市克拉斯诺顿时,在矿井中发现了许多年轻人的尸体。他们都是当地的共青团员,在德军占领克拉斯诺顿的两年中秘密组织了“青年近卫军”,与德军和判徒开展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最后由于叛徒出卖,其中的许多人不幸遇难。法捷耶夫被小英雄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于是创伤了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是定格苏联人民保家卫国的一幅壮丽历史画卷。
她们刚跑到学校跟前,一扇校门上贴的一幅色彩鲜明的宣传画就投入了她们的眼帘。姑娘们都不约而同地一口气跑上台阶。
宣传画上画着一个德国家庭。一个面带笑容的中年德国人,戴着帽子,围着工作围裙,穿着条子衬衫,打着蝴蝶领结,手里拿着一支雪茄。一个浅黄头发、也是面带笑容、显得年轻的胖胖的妇人,戴着软帽,穿着粉红色衣服,身边围绕着一群不同年龄的孩子,从两腮鼓鼓的一岁光景的胖小子起,一直到金发蓝眼睛的大姑娘。他们站在一所高瓦顶的农舍的门口,屋顶上有几只大嗉囊的鸽子在嬉戏。这个男子、这个妇人以及所有的孩子,都笑眯眯地迎着一个手提白搪瓷桶向他们走来的姑娘,最小的孩子还伸出了小手。这个姑娘穿着鲜艳的无袖女衫,围着镶花边的白围裙,戴着跟女主人一样的软帽,穿着雅致的红鞋。她生得很丰满,鼻子高高地翘起,面色红润得不自然。她也笑着,露出雪白的大牙。这幅画的远景是晾麦棚、高高的瓦顶上有鸽子嬉戏的畜栏、一角蓝天、一片麦穗累累的麦田和畜栏旁边几头肥大的花母牛。
宣传画的下面用俄文写着:“我在这里找到了安身的地方,也找到了家。”右下角写着:“卡佳。”
在城里驻有德国兵的期间,邬丽雅、玛雅和莎霞相互之间特别接近起来。如果她们哪一家住着德国兵,另外一个朋友的家里却空着,她们甚至就互相借宿。但是在整个这段时间里,她们仿佛根据默契,彼此都不涉及她们生活中最重大最主要的问题———在德国人统治下怎样生活的问题,觉得谈这个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似的。所以现在,她们也只是交换了一下眼色,默默地走下台阶,又同样默默地向伊万尼兴家走去,彼此望也不望一眼。
两姊妹中的妹妹东妮雅,快活得容光焕发,从小屋里跑出来迎接她们。东妮雅生着大鼻子和一绺绺浓密的深栗色头发,两条长腿还不像少女的腿,但又已经不是小女孩的腿了。
“姑娘们! 你们听到消息了吗? 天哪! 我是多么高兴啊!”她一开口,眼睛里就泪汪汪的。
第一部
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