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历史研究
第一节 中国文化典籍概述
一、中国文化典籍的概念
二、中国文化典籍的内容
第二节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概述
一、典籍翻译的认识
二、典籍翻译的学科归属
三、典籍翻译的译者和翻译途径
四、典籍翻译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发展历史和特征
一、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发展历史及特征
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发展历史及特征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文化典籍的外译发展历史及特征
第四节 中国文化典籍的主要译者
一、早期译者
二、现当代主要译者
第二章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现状概览
第一节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现状
一、学术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二、传统典籍翻译和研究持续深入
三、典籍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批评不断提高
四、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历史研究已提上日程
第二节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范式
一、翻译范式的分类依据以及基本特征
二、“文本中心”范式下的译本和译者
三、“文本相关”范式下的译本和译者的典型特征和分类
第三节 近年来我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的新方向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与典籍翻译创新
二、典籍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多学科、多元化视角
三、典籍的译介传播和接受从主题研究到效果判断
第三章 《文心雕龙》的外译分析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相关概述
一、《文心雕龙》的主要价值以及影响
二、《文心雕龙》翻译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外译现状分析
一、《文心雕龙》思想结构的体系的诠释
二、《文心雕龙》外译中的主要缺陷及原因
三、《文心雕龙》外译的制约因素
四、现有外译《文心雕龙》译本中主要形式特征的取舍
第三节 《文心雕龙》中重要的文论术语的外译
一、“神思”的外译
二、“文”的外译
三、“气”的外译
四、“风骨”的外译
第四节 《文心雕龙》翻译策略
一、语言和文体转换策略
二、文化互补策略
三、互文性翻译策略
第四章 《中庸》的外译分析
第一节 《中庸》的英译概况
第二节 《中庸》英译本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中庸》主要译者及译本概述
一、辜鸿铭及其译本的概述
二、陈荣捷及其译本的概述
三、理雅各及其译本的概述
四、三种译本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论语》的外译分析
第一节 《论语》外译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 《论语》翻译及其传播历史的研究
一、国内的传播
二、国外的转播
第三节 《论语》外译的译者和译本简介
一、理雅各及其译本
二、韦利及其译本
三、刘殿爵及其译本
四、三种译本的比较
第六章 《楚辞》的外译分析
第一节 《楚辞》外译概述
一、《楚辞》在英美世界的译介和传播
二、国内学者与海外华人对《楚辞》的外译
第二节 关于《楚辞》文化的外译分析
一、文化意象的外译
二、科技文化知识的外译
三、文化因素的外译
第三节 关于《楚辞》翻译的思考
一、《楚辞》翻译的意义
二、阐释视角
三、涵化策略
第七章 《史记》的外译分析
第一节 《史记》翻译简史
一、第一阶段:零星翻译
二、第二阶段:大规模翻译
三、第三阶段:全译阶段
第二节 《史记》翻译的诉求和现状
一、《史记》翻译的紧迫性
二、《史记》翻译的挑战性
三、《史记》翻译面临的困难
第三节 《史记》主要译本的概述
一、《史记》不同语种的译本
二、《史记》主要的英译本比较
第八章 中国文化典籍发展研究
第一节 中国文化典籍外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工作不充分
二、未认清外译工作客观事实
三、不了解目标受众认可和认同问题
第二节 推进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的合理路径
一、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及其典籍,制定对外推广长期战略
二、加强典籍翻译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三、加强典籍翻译的学科建设和翻译人才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