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研究与思想评论集
0.00     定价 ¥ 11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732055
  • 作      者:
    周炳成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回答问题。2.紧跟时代,抓住理论前沿问题及社会关注的思想与现实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创新性。3.文风活泼,较有文采。4.《文化研究与思想评论集》中文章发表的报刊层次高,发表后产生的社会反响较大,大部分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理论动态》《学习与研究》等中央级报刊发表,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报刊文摘》《文摘报》等转载,部分文章获中央党校科研二等奖和新华社《瞭望》周刊征文奖。


展开
作者简介

周炳成,男,1948年11月出生,职称编审,曾先后任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央党校主办的各刊物主编、《学习时报》社社长,兼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会理事,从领导岗位卸任后曾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理论视野》主编,研究专长为文化学、科学社会主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理论动态》等发表文章100多篇。


展开
精彩书摘

党的十六大报告用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来描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图景。本文专就“文化更加繁荣”问题作些探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使文化更加繁荣?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并在其指导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所指出的,“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发展观中解放出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

二十多年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初步繁荣,是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文化工作者从传统文化发展观中逐步解放出来,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结果,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文化更加繁荣的目标,必须继续抓住这个关键。

改革开放以前,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们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文化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否认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否认文化行业的产业属性,把文化生产单位作为政府行政部门隶属的事业单位,把自上而下指令性的计划当作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把高度集权的行政的力量当作文化发展的动力。传统的文化发展观和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文化产品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展到极端,便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亿人民看八个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的文化发展观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今天,大家都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具有商品属性,文化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建设可划分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属于文化产业的文化生产单位应转制改企,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文化发展观的演变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促进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在文化市场和文化产

品的繁荣方面,还是在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丰富多彩方面,没有任何时期能同现在比拟。

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相比,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还大大滞后;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文化发展观还很不适应。我们一些同志仍习惯用计划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和界定文化生产单位的性质,习惯用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的办法来指挥文化生产。在报刊出版行业,依然是单一的事业体制,出版单位无法成为市场主体,严重依赖政府部门。在经营方面,借用行政权力搞摊派发行;在用人制度上“大锅饭,铁饭碗”,人员不能根据单位需要合理流动;在融资方面,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实现不了。在文艺演出领域,各级行政性评奖成为最高指挥棒,获奖数目多少成为艺术表演团体生产业绩的主要标志。有些地方把“文件戏”当作剧目推销的重要手段,受到群众的抵制。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文化生产领域内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政府投资的文化产品观众很少,另一方面,广大群众反映没有好的作品可看。与此同时,国外文化产品在国内市场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国内文化生产与受众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在文化发展观上有新的突破。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文化与文学研究

文化更加繁荣的关键: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二十年来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特征及规律

我国跨世纪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从北京亚运会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北京亚运会的文化启示

体育能否把政治弃于门外

塑造中华民族的新性格

—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

“支那”辱称的滋生、消亡及沉渣泛起

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几点思考

文艺家要成为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

—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论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满腔热情地扶植改革文学

一个血肉丰满、生动鲜活的领袖人物形象

— 谈电视剧《铁肩担道义》中李大钊形象的塑造

赞“敢与中青迈步齐”

— 读成仿吾《八十述怀》

它呼唤着理解、宽容和友爱

— 评刘心武的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

五彩的壮锦

— 评诗集《山欢水笑》

要黄莺紫燕,也要啄木鸟

郁达夫前期小说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与日本文学的影响

从《沉沦》看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的影响

鲁迅小说与郁达夫小说的比较研究

醇厚的诗意 深刻的主题

— 简论鲁迅小说《伤逝》

亦真亦幻  亦神亦人

— 唐传奇《任氏传》的浪漫主义特征剖析

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拓展

—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

党的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

邓小平为什么反复谈“不变”

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努力造就大批能够担当跨世纪重任的领导人才

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简论“三个如何”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运用两种方法,得到两点收获

求真务实  领异标新

—纪念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创刊二十五周年

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

新农村建设要“四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