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等教育研究者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765854
  • 作      者:
    孟彦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科学研究主阵地,高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范式日益丰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逐渐开始紧跟决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不断为决策科学化服务。但在现实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与决策之间衔接不畅,高校研究者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基于此,找到现实中促进或阻碍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因素与路径,建构高校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理论架构和有效机制,对于重视决策科学的当代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即针对这些问题,依据研究范式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因素和路径,进行了理论探讨与机制建构,可资研究者、决策者等参考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孟彦,中共党员,河北邯郸人,北京教育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主持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完成1项北京教育学院院级课题,参与多项研究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研究者提升决策咨询服务的意识 “动力”是指一切力量的来源,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源泉。建立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动力机制,需要首先确保研究者具有自主的影响意识,这是最基础的力量。从研究者自身来说,应该加强对研究影响决策的正确认识。 访谈备忘录:在访谈中我了解到制约研究者发挥决策影响的一大因素是他们还没有建立起这样的意识,有些研究者是在访谈时才意识到研究者有这样的一项责任。虽然我无法断定这代表了大多数研究者的情况,但是这也反映出研究者意识薄弱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并不是研究水平不高,也并不是研究没有价值,而是他们并没有想过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造成他们这样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影响决策难度太大,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无法产生影响。因为研究者往往认为我国的政府决策与国外不一样,具有很大的复杂性,甚至有访谈对象认为当前我国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因为科学研究而制定的。种种原因可能导致研究者缺乏去影响决策的意识和动力。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通过不同的政策措施鼓励研究者积极参与到政府决策的咨询研究当中来。从高校层面来说,对研究者从事的政府决策咨询研究给予充分支持和认可,并不断规范化,应用到高校内部对研究者的考核制度当中来。这些外部推动力也有利于提升研究者的决策咨询服务意识。 (二)增强研究影响决策的渠道认识 制约研究影响决策的一大因素是渠道的问题,研究者对渠道的不了解导致他们无法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促使研究成果被决策者所关注,或者有时候选择了错误的宣传渠道,而较难引起决策者的关注。访谈中 Q 老师说道:“我们不知道怎么去递交,也觉得难度很大,如果知道怎么去影响,可能也会去做这样的工作。”因此,增强研究者对影响渠道的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首先,研究者可以向有丰富经验的研究者询问如何最快且最有效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达至决策层;其次,研究者可以与在决策部门有过工作经历的人们交流,了解决策者获取信息的不同渠道等。这一动力机制目的是充分调动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影响决策成为研究者开展研究的内部推动力。 (三)加强对政府决策过程复杂性的认识和理解 本·莱文(Ben Levin)曾经在访谈了大量决策者、知识经纪人、政策分析家和学者等群体之后,总结了九项关于政策过程的真实评论,而这九项关于政策过程的理解对于决策层内部来说是平常的,而对决策层外部的人员来说却是令人惊讶的。这九项评论分别是:(1)事实上,决策是一项理性的过程;(2)把政治从决策中拿出去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这么做;(3)决策是不固定的且不可预测的;(4)反对党形成了政策的动态;(5)无错误的政策预计是匆忙之中制定的;(6)决策者与不同类型的难题作斗争;(7)决策是人类所知的最复杂的事业之一;(8)决策者和他们的选民的价值观是强有力的政策杠杆;(9)决策是喜欢解决现状的。基于莱文的总结,我们可以知道关于政策过程,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有着很大的认识差异。作为研究者需要充分了解决策过程,并且寻找相应的策略,比如决策过程是需要针对某一问题短时间内给予反馈的,也就需要研究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迅速的参考意见等,确保提交的方案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在政策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在发挥作用,如政治因素、决策者的价值观等,因此研究者对于研究证据在决策中是否发挥作用或者发挥作用的大小要有很清晰的认识。 另外,研究者在宣传研究成果时应该考虑到渠道和实现的可能性。I 老师在访谈中说道:“有时候提交的政策建议不是只有教育部就能完成的建议,而是需要调动其他部委共同才能实现的政策建议,那实施起来就很难了,也就是说你必须了解决策部门的能力,和决策实现的可能性。” (四)注重对政策机会的识别和利用 本研究提出“政策机会”这一本土概念,强调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是对政策机会进行有效识别和利用。我国当前教育决策者缺乏“政策储备”(Z3)的意识,导致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研究者迅速对决策者的需求给予回应,并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证据。这种情况下,需要研究者具有“先见之明”,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将研究做在决策的前面,确保在政策机会出现时,能够利用已有研究机会,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利用政策机会。因此,对政策机会的识别和利用还是建立在研究者坚实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展开
目录

摘 要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证据本位的决策发展需求更加迫切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教育研究者对成果的应用重视不够

四、未来教育政策研究的发展趋势有待变革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提升关于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理论认知

二、为我国教育决策水平的提升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三、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研究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四、提高研究者对影响决策的过程认识和理解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基本概念

二、本土概念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五、研究框架和内容

六、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方法论与研究过程

第一节 方法论的架构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

二、解释主义的理论视角

三、扎根理论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建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一、扎根理论的背景介绍

二、建构扎根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建构扎根理论与本研究的适切性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产生研究问题阶段

二、数据收集阶段

三、数据分析阶段

四、建构理论阶段


五、理论扩展和应用阶段

第四节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一、对扎根理论方法的反思

二、对访谈过程的反思

第三章 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历史回溯

第一节 前学科时期:1949年-1977年

一、缺乏教育研究影响政府决策的经验

二、阶段特点分析

第二节 学科兴起时期:1978年-1984年

一、高等教育研究影响政府决策的典型事件

二、阶段特点分析

第三节 学科关键时期:1985年-1999年

一、高等教育研究影响政府决策的典型事件

二、阶段特点分析

第四节 学科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 PAGEREF _Toc482706193 \h

一、高等教育研究影响政府决策的典型事件 PAGEREF _Toc482706194 \h

二、阶段特点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以研究证据为基础的决策是我国政府决策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知识生产新模式给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带来了发展机遇

三、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影响政府决策仍面临巨大挑战

第四章 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类属分析

一、研究层面因素

二、传播层面因素

三、决策层面因素

四、环境层面因素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一、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

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第三节 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科研中介的作用

二、研究者与决策者的关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路径

第一节 我国教育研究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

一、直接的影响方式

二、间接的影响方式

第二节 “研究内驱式”路径

一、J老师:自下而上的能动影响

二、“研究内驱式”路径的特点

三、反思与讨论

第三节 “决策外推式”路径

一、P老师:自上而下的直接影响 PAGEREF _Toc482706222 \h

二、“决策外推式”路径的特点

三、反思与讨论

第四节 “中介扩散式”路径

一、T老师:“中介传播”的参与影响

二、“中介扩散式”路径的特点

三、反思与讨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理论构建

第一节 文献对话与比较


一、研究应用的基础理论

二、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因素理论

三、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路径理论

第二节 理论修正与完善

一、本土概念:政策机会

二、研究者和决策者的知识转化

三、研究者、科研中介和决策者的相互交叉

四、突出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泛性

第三节 理论构建的内容

第七章 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机制探索

第一节 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PAGEREF _Toc482706242 \h

一、研究者的角色定位:思想的提供者

二、决策者的角色定位:保障者

三、科研中介的角色定位:沟通者

第二节 研究者在政府决策中发挥作用较小的原因

一、学术研究没有为决策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二、决策者难以理解研究者所使用的“语言”

三、研究者缺乏对政治系统和政府决策过程的了解

四、社会大环境缺乏对研究者的政策贡献给予鼓励

第三节 高等教育研究者作用于政府决策的有效机制

一、保障机制

二、协作机制

三、动力机制

第四节 研究贡献、不足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贡献

二、研究不足

三、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政策研究者)

访谈提纲(决策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