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伯特·迪亚尼经验丰富,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撰写文学阅读、教学指导方面的书籍,目前相关著作已近30本。
★ 本书提出了一套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阅读策略,包括阅读方法、阅读实践和阅读乐趣三个循序渐进的部分。
★ 本书更新读者追寻文本意义的阅读习惯,提出从文本-意义的四个变体问题入手,去追问文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展示了什么和暗示了什么。
★ 借鉴斯科尔斯的经典三段式的文学分析方法,提出体验、阐释和评估的文学分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各个体裁的文学文本。
★ 针对以小说为代表的虚构作品和以散文为代表的非虚构作品的不同体裁特质,作者列出阅读时应考虑的不同要素。
★ 选取散文、诗歌、小说等经典作品的片段,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小说《傲慢与偏见》、琼·狄迪恩的散文等,在实际阅读中教授阅读方法,带领读者体会高质量阅读的乐趣。
★ 对于中文系和外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来说,本书提出的阅读方法可帮助他们高效高质地阅读必读书单上的书目,积累阅读经验的同时学会分析文本,学以致用;文学爱好者可从本书中学会读懂文学文本的方法,在文本细读中深度内化。
文本的意义、文本说了什么与做了什么
现在,让我们来关注最初那个问题的一些变体。我们除了问“这段文本的意义是什么?”,还可以问“这段文本说了什么?这段文本做了什么?”。第一个变体听上去很像关于“意义”的那个问题,我们可以用这个有关“说”的问题替代原始问题,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音上,去关注说话人的语气以及语气所传达的态度。问一段文本说了什么,是在要求我们去听这段文本里的声音,而关注一段文本里的声音,可以培养我们对文本发出的声音的鉴赏力,特别是在我们大声朗读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关注文本的听觉维度,优先关注它的声音,这让我们能够欣赏散文和诗歌的美妙声音,尤其是它们的韵律。培养听觉想象力,能够提高我们听出好作品的韵律、感受其脉搏的能力,从而增加我们的阅读乐趣。
我们改换一种方式,大声朗读能让作者听到自己散文中不恰当的地方,而这些是眼睛看不到的。耳朵能听到眼睛忽视的东西,耳朵又促使眼睛去看。大声朗读让作者和读者都能听到声音是如何塑造感觉的。
大声朗读还有其他的好处。读者必须要选择阅读时所采用的节奏和语调。他们必须选择用哪种精气神去朗读,这种精气神能够让单词、短语、句子和段落的韵律揭示出作品的思想框架。耳朵参与进来,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读者和作者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由此产生的技能有助于培养敏锐的阅读和有说服力的写作。
托马斯·纽柯克(Thomas Newkirk)为背诵文本的价值进行了有力的辩护。他认为,通过“背诵”来学习可以完成朗读所能完成的一切,甚至更多。牢记文本的内容,让这些内容可以很容易地被召唤和表达出来,这就承认了文本的价值—它们的思想、风格和美好。纽柯克建议,在背诵文本时,我们要以“忠诚和深深的敬意”宣誓“效忠”文本(Slow Reading 76)。这种敬意延伸至我们所背诵的文本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反映在它们的风格和声音之中,而这得益于文本被我们听到。
我们还可以问最初那个问题的另一个变体,我们不问“这段文本说了什么?”,我们可以问“这段文本做了什么?”。
这个问题要求我们考虑写作技巧。它鼓励我们不仅要考察一段文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也要考察作者用怎样的方式塑造了这样的效果。我们在思考文本的意义之前考察它做了什么,这让我们有时间去考察文本的语言和形式,在它的词汇和意象、句法和结构,甚至是标点的目的和作用之间进行观察及联系。
比如说,在前面引用的一些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中,你一定已经注意到诗人省略了标点符号,他选择性地使用标点符号;我想,你一定也观察到了,在这些诗歌中,他运用大小写的方式不同—有时每行诗句的开头字母是大写,有时不是,句子开头大小写的不一致现象也表现出了某种相似性。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那么,我们是无法理解这些细节的重要性的。我们去问一段文本“做”了什么可以促使我们注意到这些细节。当我们开始注意到这些细节时,我们才能去思考我们观察到的东西。
我们问一段文本做了什么,是在承认它的表达能力,承认它能激发感情,也能引发思考。这个问题鼓励我们注意文本如何感动和指导我们;这个问题将我们导向文本的情感共鸣以及认知意义。比如说,我们阅读《新约》(New Testament)里关于浪子回头的寓言,我们可以放慢阅读速度,重点关注那些主要书写人物情感的戏剧性情节。我们既可以通过理智的理解来关注文本,也可以通过情感的理解来关注文本,对文本细节所产生的强烈情感做出反应。
最初的那个主导问题以及它的两个变体,让我们能够从很多层面—个人的、私人化的,非个人的、公众的,情感的与主观的,理性的与分析的—参与到文本中。文本的意义是什么,文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三个方面都要求我们严谨地审视文本的话语,然后对它们做出回应,将它们置于语境中以及体验它们的多种乐趣。
前 言
第一部分 阅读方法
第一章 阅读与提问
体 裁
语 境
语境:人生与世界
文本的意义、文本说了什么与做了什么
带着问题阅读
从“什么”到“如何”
本章结语
第二章 阅读之于真理
文本有真理吗?
阅读、阐释与批评
体验、阐释与评估
文学与辩论
阅读的伦理
第二部分 阅读实践
第三章 阅读非虚构作品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波谱
散文的要素
阐释的冲动
阅读长篇散文作品
第四章 阅读虚构作品
阅读虚构作品
阅读寓言
小说和现实
文学与知识
阅读小说开场白
语境与互文文本
第三部分 阅读的乐趣与意义
第五章 充满矛盾的阅读乐趣
第六章 阅读之于生活
文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文学是永无止境的对话
阅读与生活质量
与文学共处
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
终 章 九条阅读法则
附录A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
小 结
附录B 读什么与为何读
阅读的内容
文学经典
为什么要阅读文学
致 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