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第一节 中国历代学者对教育学的思考与探索
第二节 西方教育学科的传入与实验
第三节 新兴师范教育对教育学科的诉求与实践
第四节 河南教育界对教育学科人才的热切期盼
第一章 教育学科的起步(1923~1926)
第一节 创立教育学系
第二节 学科团队精干
第三节 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第四节 着重学术研究与实验
第二章 教育学科的稳步发展(1927~1937)
第一节 学科发展平台的调整与提升
一、调整与发展中的教育学系
二、研究生教育的肇始
三、教育学术期刊及教育研究会的创办
第二节 学科团队实力强大
第三节 学术研究与实验
一、活跃的学术研究
二、积极办理开封教育实验园区
第四节 重视学科人才培养
一、课程不断调整并日益丰富
二、开启研究室教学计划
三、重毕业创作及教育参观考察
四、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第三章 教育学科的艰难岁月(1938~1948)
第一节 战时中的维系与发展
一、抗战时期的教育学科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学科
第二节 名家荟萃的学科队伍
第三节 不懈的学术追求
一、学术创作
二、学术交流
三、创办期刊
四、研制教具
第四节 倾心培育栋梁之材
一、不断扩招为学子提供求学机会
二、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教学工作
三、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
四、桃李满天,造福社会
第五节 热衷社会服务
一、创办各类学校
二、参与各类教育及服务活动
三、参与抗日救亡和民主救国
第四章 教育学科的调整与改制(1949~1979)
第一节 参与筹建中原大学教育学科
第二节 重组河南大学教育学科
第三节 高校院系调整后的教育学科
第四节 从教育系到教育教研室的转型
第五节 教育教研室的学术坚守与开拓
一、编著出版教学用书
二、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及学科知识的普及
三、重视教学改革与实验工作
四、举办大型学术盛会
五、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
第五章 教育学科的恢复重建(1980~1998)
第一节 重建学科平台
一、恢复本科专业
二、重视学科平台建设
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四、重视学位点建设
第二节 充实学科团队
第三节 提升学术影响力
一、论著出版
二、论文发表
三、课题申报
四、学术交流
第四节 提高人才培养层次
一、本科人才培养
二、硕士人才培养
第五节 积极服务社会
第六章 教育学科发展步入快车道(1999~2005)
第一节 狠抓学科建设
一、领导重视,科学谋划
二、建设平台,助推发展
三、吸纳资助,扩大影响
四、聚集力量,建设名牌专业
第二节 壮大学科团队
一、教育学学术团队
二、学前教育学术团队
三、教育技术学术团队
四、团队中的中坚力量
第三节 提升科研水平
第四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健全人才培养管理机构
二、扩大本硕培养规模
第五节 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第七章 教育学科迈入新征程(2006~2022)
第一节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
一、重视学术平台建设
二、拓展学位点建设
三、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四、加强特色学科建设
第二节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一、拓宽团队建设路径
二、增加学科团队实力
三、学科教学成果丰硕
第三节 科研实力不断攀升
一、论著出版
二、论文发表
三、课题申报
四、科研奖励
第四节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本科生培养模式
二、提高硕士、博士生培养质量
第五节 不断拓展社会服务
一、继续教育稳定发展
二、承担各种培训任务
结语
大事纪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