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研究教师教育课程的缘起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教师教育课程研究回顾
(一)国外对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对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师教育
(二)教师教育课程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发轫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1789—1860年)
一、殖民地时期教师培养
(一)欧洲职业教师对美国早期教师的影响
(二)前殖民时代的教育与教师
(三)殖民地时期美国的教师及教师培养
二、公立学校运动与教师教育
(一)公立学校运动兴起的直接动因
(二)公立学校运动概况
(三)教师培养机构概况
三、发轫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一)贺拉斯·曼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二)詹姆斯·卡特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三)史杜威和皮尔斯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四)费尔普斯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四、教师资格制度的初建及其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一)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萌芽时期
(二)早期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诞生
(三)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五、“技术性”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一)“技术性”取向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二)康涅狄格州立师范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三)马萨诸塞州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小结
第二章 师范学校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1861—19lO年)
一、公立中小学扩展与教师教育
(一)公立中小学的扩展
(二)教师教育机构概况
二、师范学校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一)哈里斯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二)费尔姆雷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三)佩恩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外来思想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二)裴斯泰洛齐对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三)赫尔巴特对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四)达尔文进化论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四、“职业化”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一)“职业化”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二)弗雷明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三)宾夕法尼亚州立师范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四)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小结
第三章 师范学院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1911—1945年)
一、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
(一)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
(二)教师教育培养机构概况
二、师范学院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一)杜威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二)巴格莱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教师教育认可制度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二)教师教育认可制度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四、“专业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一)“专业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二)田纳西州立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三)基恩州立学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小结
第四章 大学化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1946年至20世纪70年代)
一、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改革
(一)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二)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发展
(三)教师教育培养机构概况
二、大学化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一)贝斯特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二)科南特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二)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四、“科学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一)“科学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二)基恩州立学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20世纪40—70年代)
(三)得克萨斯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1945—1980年)
小结
第五章 多元化模式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一、追求“学业优异”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改革
(一)追求“学业优异”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
(二)教师教育改革
(三)多元化教师教育模式概况
二、多元化模式时期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一)古德莱德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二)达林一哈蒙德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
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二)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
四、“学科融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一)“学科融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二)普林斯顿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三)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教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