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哪些知识在学习者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发挥生活价值?如何看待传统教育中某些学科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怎样学习才能培养综合能力,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美国知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戴维·珀金斯将带领您,逐渐揭开谜题。
以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不仅仅对教育者而言,这是一本必读书,对任何关心教育以及致力于终身学习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本书的使命是探索更好的方式去思考“什么知识值得学习”这个问题,而不是提供一个教条式的答案。比起寻找答案,这本书帮助大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途径和一次展开深入讨论的机会,让我们可以从“生活价值”这个维度去思考,“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
哈佛大学教授、“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陈忻,Aha 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群岛教育创变者社区创始人、畅销书《教育 3.0》作者顾远,美国知名教育系统设计专家查尔斯·瑞格鲁斯,美国远征学习公司学术官罗恩·伯格,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陈忻等诸多专业人士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为未知而教
你的学习“投资”产生“回报”了吗?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
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
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你们为什么而学习?”
当四年级的学生、高二的学生或大学新生反问“我们为什么要知道这个呢”时,他们的疑惑显而易见。学生们并没有看到眼前的学习所具有的实际意义,至少是没看到对他们自身而言所具有的意义。他们希望看到今天学习的知识是未来所需要的,或者能够明显地有助于他们过上理想的生活。他们期待了
解的,用商业术语来说,似乎是投资回报率(ROI),不仅是金融投资的 ROI,还是可以泛化到各种不同领域的 ROI。例如,在专业技术、社交活动、家庭生活、艺术活动等方面的投入所能带来的回报。
学生们的猜疑有时会走入误区,他们只关注某些知识在本周、本月是否有用,而忽略了这些知识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大有裨益。但有时,学生们的这类疑惑却可能是正确的。约翰 · 杜威(John Dewey)在 1916 年出版的《民主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中曾表达过类似的隐忧:“只有在教育中,知识主要指一堆远离行动的信息,而在农民、水手、商人、医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生活中,知识却从来不会远离行动。”学生们很容易产生怀疑并认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复杂步骤(细胞无性分裂的过程)、义和团运动(19 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的细节、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等知识,在他们理想的生活中并没有太大意义,甚至根本用不上。
“对学习者的生活有意义的知识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句话十分中肯,但太过拗口。所以,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即生活价值(lifeworthy)
普及性教育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代代相传
什么是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这是一个宽泛的性质判断,特别是年幼的学生们还不具备良好的条件来进行判断。学生们此前的抱怨或疑惑在当时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在宏观的教育范围内,“什么是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这个问题无疑是恰当的。在我们的教育内容中,每隔多久介绍一项特定的新事实、新见解、新技能?这些内容有什么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内容的外延、内涵和意义是否会有所改变——或者,直接被我们遗忘?
当教师们拓展教育的边界、探索此前提及的六大超越时,他们便表现出了对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的关注。他们预见到,比传统课程更宽泛的新课程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们过上他们理想的生活。
事实上,在教育中关注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向来是人之为人的核心要义。英国历史学家大卫 · 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在《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Maps of Time)一书中撰写“大历史”(从宇宙大爆炸开始,逐渐发展到人类出现、早期公民社会、现代社会的历史)的相关内容时,将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进行了比较。例如,黑猩猩等种群,虽然在某些方面十分聪明,但从本质上看,它们如今的生活方式与 100 万年前并无二致。如果做一个有趣的估量,在太阳投射到地球上的总体能量流中,估算黑猩猩吸收了多少能量,那么你会发现,每只黑猩猩占用的能量自始至终是基本相同的。
人类则完全不同。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 10 万年前,甚至与500年前的都大相径庭。每一个人及其各种活动所耗费的平均能量(包括电量、热量、需要消耗能量来生产的物品)都比我们祖先所消耗的能量高出若干个数量级。
这可谓一项兼具消极面的成就:我们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后果未知的影响。这是为何?因为人类拥有发达的大脑?当然。因为人类拥有言语能力? 的确如此。因为人类获得了书写的能力?绝对是这样!但是,最核心的——正如克里斯蒂安极力证实的,是因为人类的集体性学习。换句话说,是因为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也即广义的教育)使得具有生活价值的知识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它让知识在一代代人之间得以分享、积累和延伸,也让如今的人们能够在星巴克享用一杯用产自大洋彼岸的咖啡豆烹制的咖啡。即使经过更深入的研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黑猩猩以及其他许多动物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它们几乎不会有这种集体性学习。
广义教育下的知识应在学习者未来的生活中更具有生活价值,否则它就只会裹挟着学习者一同走向灭亡。早期的教育形式,例如,在狩猎-采集模式下年轻人跟在有经验的长者身边亦步亦趋、罗马精英教育的私人导师制、中世纪行会中的学徒实践制等,都在探寻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利用集体学习获得更高的回报。尽管我们不断抱怨教育的效果并不让人满意,但即便以过去几年的标准来看,当今的教育体系所涉及的范围仍达到了惊人的广度。无论是学生、教师、家长、规划者、政策制定者还是课程资源开发者,只要参与了教育活动,就是参与了使人成为人的一个基本过程。
前言 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
引言 为未知而教
你的学习“投资”产生“回报”了吗?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01 做业余的专家而不是严谨的学院派
为何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总是陷于被动
我认为,在教育中始终应该保留足够的空间,让渴望学习的学习者能够追寻自己内心的缪斯女神,并且鼓励迫切的学习者去发现自己的缪斯女神。通过广泛的安排课程内容来培养业余的专家,不要只盯着学术知识的奥秘,而要把眼光放远,这一切都可以实现。
02 学习即理解
你真正理解透彻的知识有哪些?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让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
多么不一样。
03 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
如何超越即定的知识和已知的学习
传统教育中,问题常被归结为方法,而答案被归结为内容。而开放性问题改变了这个局面。问题也可以是内容,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普利策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 拉比(Isidor Rabi)说,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一句:“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吗?”但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
04 真正的学习
如何让值得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
只是学习了民主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你的理解就足以支持你读懂一篇有关“新的民主形式似乎倒退回独裁体制”的报纸文章;只是学习了概率论的知识,也不意味着你的理解足以帮助你在需要选择医疗方案时了解手术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只有将不同知识联系在一起,并用于指导实践,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05 把千斤顶放进工具箱时,请把《尤利西斯》也放进去
传统教育的分科还有用吗?
也许,有必要将现实的实用性与超越现实的实用性区分开来。现实的实用包括修理轮胎、准备面试、检查你打算购入的房屋有没有闹白蚁等等。而超越现实的实用则涉及我们如何投身于世界之中,包括接触这个世界上的艺术、人、历史、未来、最大的不幸与希望。超越现实的实用影响了我们大半的人生,并且关乎生活的质量,所以,它似乎也不那么“超脱”。今天,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往往都超越了传统的分科,那么传统的学科划分能不能带来令人终生受益的学习呢?
06 像X 一样思考
如何认识各学科背后的认知方式?
理解一门学科的真正意义,绝不仅仅是积累信息或解决代表性的问题而已。在如今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已经无法在单独的某个学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相反,只有靠跨学科的对话,才能获得解答。
07 绕开教育中的“兔子洞”
新的单元体系将为我们提供什么?
如果教育中全是大大小小的“兔子洞”,必须深刻钻研具体细节,那么,学生就再没有机会从整体上熟悉一个学科中最好的那片广袤天地。为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单元体系,这种单元体系或者有助于在广泛的分类中鉴别值得学习的知识,或者能够指明学习者即将接触的内容;或者可以突破学年的界限,跨学年地组织教育活动,或者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盟。
08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
哪些能力是闯荡未来世界所必需的?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性的个人和人际技能我们称它为综合能力。它更关注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还包括家庭、公民角色、工作等。如今的工作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只是循规蹈矩已经不足以支持人们保住饭碗。那么,学校教育是否足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呢?
结 语 从知识到智慧,选择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致 谢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