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故》是由百年中华书局诚意推出的系列出版物,聘请锺叔河、董桥、陈子善、赵珩、白谦慎、徐俊六位先生为顾问,内容新颖,装帧别致,在可读性、资料价值与架上收藏等方面都是上乘之选。
二、《掌故》每期约请知名学者、作家、收藏家撰稿,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或发微索隐,考订真相,或沧桑忆往,追忆流年,探历史之幽奇,照人物之襟怀,为大众阅读别开新境。
1.钱锺书旁记 / 钱锺汉编写 钱汝虎整理
我们一众堂兄弟辈对锺书都要退让三分,遇事不敢有所计较。所以锺书儿时在家中已养成“有我无他”、“唯我独尊”的习气,这对于他日后好胜奋进、“目无馀子”性格的形成不无影响。
34.周建人和周作人的“永诀” / 宋希於
记述颇生动,也可见两兄弟确实见了面,但并未使周作人感到愉快,所以后来有意隐去不提。从“永诀”这件事,倒可稍窥周作人、周建人两兄弟为人处事的风格。
44.一个陌生女读者的来信——胡适与龚羡章、文公直“夫妇”交往钩沉 / 夏寅
一位怀着兴趣和热诚的女士,写信向标点版白话小说的首倡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得到了鼓励的回复,两人书信往来了数月。而就在胡适愉快地期待着和她会面的时候,年轻的读者却已溘然而逝。
83.文求堂北京办事处与少店主田中乾郎 / 吴真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禁止古籍出口,日本古旧书业失去了重要货源。然而对于1931年之后早已转战出版业的文求堂来说,致命打击却是拳头产品中国语言书籍失去读者市场。
105.德龄公主的父亲裕庚及其家人考 / 艾俊川
一位带有美国血统的太太,两个进宫陪侍太后的女儿,娶了法国儿媳的儿子,略显西化的生活,让清末社会充满好奇。正史记载缺少,正好让野史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各种笔记小说多喜欢讲述他家的秘闻,再加上德龄写作中有意虚构身世,给裕庚家庭在神秘之外又增添了疑惑。
134.错铸千钧等一毛:洪宪金印纪事 / 叶康宁
洪宪龙袍成为戏台上的道具,废物利用,继续发挥馀热,际遇似乎还好过转瞬就粉身碎骨的玺印。
140.章太炎戏咏王赓“献图”事件——旧诗解读的古畑任三郎式方法 / 胡文辉
“上河图自属王家”的今典,恐怕是一语双关的,包含了有关王赓的两重意思,也就是两重今典:一重是明的,指他被日军夺去了军事地图;一重是暗的,指他被诗人夺去了妻子。
149.从馀杭知县严耆孙到“龙游琴僧”释开霁——先曾祖英仲公轶史纪闻(下) / 严佐之
真相难为外人言,答案自已心底存:一切皆缘“杨案”前因,种得今日果报!严氏家族“掌故”传闻百年的源头,其实不出于别处,就来自那场变故的亲历者、当事人的内心独白。
169.早年浦熙修 / 高林
237.有关巢章甫先生二三事 / 赵珩
我家存有一幅40年代末的照片,是为我外婆的舅母汪太夫人庆寿,在家中院子里的合影。最后一排站着的即是我的外公王泽民先生与巢章甫。他身着长衫,戴着眼镜,十分潇洒。
249.蒋兆和《流民图》的一段往事 / 胡桂林
彪炳现代美术史册的巨制《流民图》,查历史算旧账,难免就有些尴尬。
259.汪希文之死 / 黄大德
汪希文自杀,成了人们茶馀饭后的谈资。各个派系的报道对此有各种揣测,不一而足。我哥哥说,其实他只是要忠于自己的术数,以自杀来证明他术数之准,以告天下而已。然而,在命理之学中,自杀也能算准么?
265.我认识的戴千里和时佩璞 / 俞汝捷
上网搜索时,没有查到戴千里的信息,却意外获闻了时佩璞的故事。当初乍闻此事,脑中首先冒出的是一西一中两个书名:《天方夜谭》!《拍案惊奇》!
274.金受申的生平与著述 / 牛风雷
1953年经老舍介绍,金受申调入北京市文联工作,先是在文联下属的《说说唱唱》杂志社,后来是《北京文艺》杂志社做编辑,直至病逝。在北京文联工作那些年他还是有些压抑的,因为他写作的、研究的那些东西,是被视为没落陈旧毫无新意的东西,与当时的新气象格格不入。
305.周肇祥与北京琉璃厂(下) / 史睿
周肇祥总结其事云:“考古如断狱,勿急勿偏,勿存成见,庶乎得之。”但是周氏自己收藏文物也免不了犯同类的错误。
320.“千秋冷落龙州月”——郑孝胥与孟森(下) / 谭苦盦
孟森入郑孝胥军幕虽然仅有数月,但服膺并崇敬郑孝胥均出于至诚,这种情愫贯穿于交游之始终,其中或许还掺杂着客卿对幕主的依从意识,既未大义凛然地干预或批评,更未与之割席分坐。
334.踞灶觚(二) / 王培军
仲甫与其父书,亦呼之曰兄。仲甫父以道员候补于浙江,不修边幅,仲甫亦习其风耳。钱玄同则呼子为“世兄”,以反对礼教,亦一大怪也。
345.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