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节 《道德经》西传误解问题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
一 研究重点
二 基本思路
三 重点与难点
第四节 研究的新探索和结论创新
第二章 《道德经》西传概述
第一节 《道德经》西传译本概览
一 《道德经》不同语种的译本统计
二 《道德经》译本依据的版本
三 《道德经》译本的形式和体裁
四 《道德经》西语主要语种版本简介
第二节 《道德经》译本研究综述
一 西方《道德经》译本研究状况概述
二 国内《道德经》译本研究状况概述
第三章 多元化解读《道德经》的得与失
第一节 《道德经》西译本的四种类型
一 基督类解读
二 哲理类解读
三 语文类解读
四 演义类解读
第二节 《道德经》的基督类解读
一 基督类解读的源头
二 归化翻译策略中的基督特性
三 异化翻译策略中的基督特性
四 基督性解读的代表性观点剖析
第三节 《道德经》的哲理类解读
一 卡鲁斯的“原因”论《道德经》
二 巴姆的“自然智慧”论《道德经》
三 安乐哲和郝大维的“开路”论《道德经》
四 结论
第四节 《道德经》的语文类解读
一 拉法格“阐释学中”的《道德经》
二 阿迪斯和拉姆巴都“字斟句酌”的《道德经》
三 乔纳森·斯达“解剖刀下”的《道德经》
第五节 《道德经》的演义类解读
一 勒奎恩对《道德经》的解读“钟情大于忠实”
二 宾纳对《道德经》的解读“想象大于真相”
三 马丁对《道德经》的解读“推理大于真理”
第四章 《道德经》核心概念的翻译云变问题
第一节 “道”如何翻译
一 “大道”如何归本——译本首个“道”概念迷失及修正
二 “可道”能否归真——译本第二个“道”的语法病句
三 “常道”是否对等——译本第三个“道”的文化丢失
四 结语
第二节 “德”如何翻译
一 老子“德”之内涵
二 译者认知老子之“德”得失考
三 译者选词译“德”心理历程探析
四 结语
第三节 “自然”如何翻译
一 原文中“自然”概念之意义
二 各类译本如何解读和阐释“自然”
三 结语
第四节 “无为”如何翻译
一 老子“无为”概念本义求其真
二 译本“无为”概念考辨
三 “无为”内涵英译云变异探析
四 结语
第五章 《道德经》翻译与接受中的云变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 《道德经》西传翻译之云变问题
二 《道德经》西传接受之云变问题
三 《道德经》西传效果问题
四 《道德经》翻译、接受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