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理论研究
第一节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研究的意义
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行评价研究主要是为了清楚地认识我国大学与学科目前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用国际化的视角来观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存在的不足,为逐步、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数据参考,以促进我国大学和学科的国际化,*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该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为我国大学管理和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提供有力保障。江泽民同志于1998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①,并第一次从教育质量的角度全面提出了一流大学办学的目标和评价标准:①培养一流的人才;②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③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并且指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尤其是把“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作为要在今后15年实现的八大目标之一,并且要在2020年达到“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的发展目标要求。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以及“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大学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等重要任务。国务院于2015年11月5日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它标志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正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入选高校使命光荣,也责任重大。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是只在国内竞争,更要在国际舞台上与名校进行比拼,应该意识到“建设”与“建成”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实质上的差异。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着力于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参考国际一流名校,国内大学要完成每一项任务都不容易。本次评价着重从论文被引次数、专利数和网络排名等不同角度综合评价世界大学和学科竞争力,切实地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教育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第二,为政府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政府管理部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作用。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然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分配、学科资源的重新整合和调节,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对各科研院所在世界科研机构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心中有数,从而制定相关资助政策和管理政策。而要做到这些,必然需要详细而准确的定量数据支持。
第三,为国内大学的世界竞争和发展提供定位信息。近年来,国内很多大学设定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却没有清楚地认知:到底距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哪些学科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哪些学科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现在所做的评价就是要使我国的一些大学明确在世界上的相对位置,从而发挥比较优势,找出问题和差距,寻找合作和学习的伙伴单位,明确改革方向,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世界上的杰出人才来我国学习、交流和工作,为社会持久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四,为青年学子提供详细、深入的出国留学咨询报告。《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提出:“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是应对国际人才竞争,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从中可见,国家对留学人员的高度重视。国外有着一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它们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方向,掌握着绝大多数核心技术,在长期实践中又开创了许多著名的学术理论,我们要吸收它们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就需要广泛交流。现在不少学子积极出国深造,但是并不是国外的所有大学都是优秀的,学子们一定要对国外大学及其专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绝不能盲目出国。我们提供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学子准确选择一流大学和专业的迫切需求,为他们出国留学提供了权威、可信的咨询报告。
第五,为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竞争发展提供数据参考。我们这次的评价对象包含1701所大学,按照统一的数据来源和统一的统计标准进行评价排名。从对比中可以分析出各个大学及学科所处优势与劣势、挑战与机遇,这对于任何一所大学的长远发展都是有益的。另外,从我们提供的数据中可分析出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或地区分布,使国家或地区在整体上对自己的科研竞争力有所了解,从而在国民经济预算分配上进行适当的调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本国或地区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政策。
第二节世界一流大学评价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
(一)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
早在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仍News&World Report)率先推出全美大学排名,每两年对全美本科院校评选一次。该排名的*初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提供一些参考数据。198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面向研究生教育,改为每年评选一次,并在每年的春季公布*新的“全球*佳大学排行榜”(Best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以供秋季新生入学参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大学进行排行是依据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公布的高等学校分类法,先将大学进行分类,然后在同类之间进行评比,由于它的调查过程科学严谨,所以具有权威性。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佳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推出,其评价主要基于两项原则展开,一是根据专家确定的标志学术质量的定量指标,二是根据他们作为局外人对有关教育质量的认识。因此,其数据来源广泛,精准度较高,为公正合理的大学评价奠定了基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佳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由全球研究声誉(12.5%)、区域研究声誉(12.5%)、学术论文发表(10%)、专著(2.5%)、学术会议(2.5%)、标准化引用影响力(10%)、总被引次数(7.5%)、前10%高被引文献(12.5%)、前10%高被引文献占比(10%)、国际合作(5%)、国际合作论文占比(5%)、前1%高被引论文数量(5%)、前1%高被引论文占比(5%)等13个指标构成①。《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学科排名与其大学排名类似,2020年增加了国际合作论文占比(5%),并调整了国际合作指标的权重。少了前1%高被引论文数量、学术论文发表2个指标。总体来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价指标分类较细,科学研究在评价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二)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行榜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i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大影响。从2010年起,《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与世界首屈一指的数据公司一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合作,由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负责收集和分析所有的与排名相关的数据。
2010年的评价方法新增了经济活动/创新这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也由2009年的6个增加为13个,改变了往年一个二级指标代理一个一级指标的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舍弃了雇主调查这一定性指标,并且在学术声誉调查这一部分做了较大变动,声誉调查的规模更为扩大,更具严密性和代表性;使其从一级指标降为两个二级指标,将教学相关和研究相关调查结果分列在教学指标和研究指标中,成为教学指标和研究指标的支撑,降低了其独立性;从比重上来看,同行评议的比重由之前的40%下降到20%,使世界大学排行榜的主观指标降低了至少20%,大大增加了量化指标的比重①。总体而言,2010年新的指标体系设置一级指标5个:工业收入(industry income),所占权重为2.5%;国际化(internationaloutlook),所占权重为7.5%;教学(teaching),所占权重为30%;研究(research),所占权重为30%;论文引用影响(citations),所占权重为30%。
(三)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学排行榜
夸夸雷利 西蒙兹(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在与泰晤士报高等教育解散后,先后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朝鲜日报等机构合作发布世界大学排名,目前的合作机构为荷兰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除了全球的大学排名,QS还发布了亚洲大学排名、拉丁美洲大学排名、金砖国家大学排名等区域性大学排名。QS自发布以来备受学术界的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该排行榜指标体系虽然只有6个二级指标:师生比、国际教师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学术同行评价、全球雇主评价和单位教师论文引用数,但是同行评价和雇主评价两个主观性指标所占比重竟高达50%。尽管如此,它是唯一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IREG)认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QS发布的排行榜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选择大学的资讯和一定程度的就业指导。其6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academic peer review),占40%;全球雇主评价(global employer review),占10%;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citations per faculty),占20%;教师/学生比例(faculty student ratio),占20%;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占5%;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占5%。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研究比较有名的机构如下。
(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连续三年做中国大学评价的基础上,于2006年开始做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2017年3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门成立了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又称“中国评价科学研究院”),聘请著名计量学家、评价管理权威专家邱均平教授担任院长,开展中国与世界大学的评价工作。邱均平教授创立了“金平果”排行榜(中评榜)评价品牌,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力。到2021年,邱均平团队已进行了13次世界大学和学科竞争力评价,得到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教育界、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国外大学校长利用这个排行榜结果向中国代表团介绍情况;各媒体大量转载等等。随着时代和大学评价需求的变化,其对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的指标也在不断改进,其中主要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调整:2014年起评价的二级指标改为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网络影响力4个部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