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探讨了岭南骨伤名医有中原进入、南海本地、少林僧人所传、行武兵家所传等几个源头;详细梳理了蔡忠、管镇乾、李才干、梁财信、何竹林五大分支的传承脉络、学术经验、常用验方;介绍了黄飞鸿、林荫堂、黄耀燊、李佩弦、霍耀池、谭洪辉、廖凌云、岑能等其他骨伤科名医;总结了岭南骨伤流派的整体特点:①医武结合,与南派武术渊源深厚;②驳骨疗伤,取法自然;③特色杉皮夹板固定;④喜用健脾祛湿药物,善用岭南草药;⑤创制多种骨伤名方成药;⑥早期多家族传承,后期多院校模式培养;⑦名家之间互相交流融合。书中录入部分名家后人访谈资料,补充文献资料之不足,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与可信度。
第一章 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源起/ 1
第二章 岭南何氏(竹林)骨伤流派 / 3
第一节 何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形成 / 3
第二节 学派宗师何竹林 / 3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28
第四节 流派影响 / 42
第三章 岭南李氏骨伤流派/ 44
第一节 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形成 / 44
第二节 学派宗师李广海 / 45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62
第四节 流派特点及影响 / 71
第四章 岭南蔡氏骨伤流派/ 74
第一节 蔡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形成 / 74
第二节 学派宗师蔡荣 / 81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123
第四节 流派特点及影响 / 131
第五章 岭南管氏骨伤流派/ 135
第一节 管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 135
第二节 学派宗师管炎威 / 136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152
第四节 管氏伤科学术特点与影响 / 156
第六章 岭南梁氏骨伤流派/ 157
第一节 梁氏骨伤流派的形成 / 157
第二节 学派宗师梁财信 / 158
第三节 学术传承 / 160
第四节 梁氏流派主要特点及影响 / 168
第七章 其他骨伤科名医/ 170
第一节 黄飞鸿 / 170
第二节 林荫堂 / 172
第三节 黄耀燊 / 174
第四节 李佩弦 / 183
第五节 霍耀池 / 190
第六节 谭洪辉 / 195
第七节 廖凌云 / 197
第八节 岑能 / 202
第八章 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特色、成就及影响 / 209
第一节 岭南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特色 / 210
第二节 岭南骨伤流派杰出人才分布情况 / 211
第三节 岭南骨伤名医著作及讲义情况 / 212
第四节 岭南骨伤流派自制成药情况 / 213
第五节 岭南骨伤名医及传承人、后人发表论文情况 / 215
第六节 岭南骨伤名家相关研究、报道、被引用情况 / 227
第九章 名家后人访谈录/ 229
第一节 “岭南中医骨伤学术流派名家后人座谈会”会议纪要 / 229
第二节 岭南蔡氏骨伤传承人黄枫主任访谈录 / 231
第三节 李佩弦儿子李家驹老师访谈录 / 240
第四节 李主江主任(何氏骨伤传承人)访谈录 / 244
第五节 陈渭良院长(李氏骨伤传承人)访谈录 / 253
第六节 李国韶医师(李广海孙子)访谈录 / 258
附录一 香港回归前后中医骨伤科发展情况/ 266
附录二 课题组部分相关研究论文摘要/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