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双言和多语言
1.1.1 双言和多语
1.1.2 双语和多语言
1.2 社会语言领域的“跨语际性”
1.2.1 “符码转换”的“跨语际性”
1.2.2 “符码啮合”的“跨语际性”
1.3 文学领域中的“跨语际性”
1.3.1 “符码转换”的“跨语际性”
1.3.2 “符码啮合”的“跨语际性”
1.4 身份认同
1.5 喻体-隐喻的“跨语际性”
1.6 印度与南非作家的小说
1.6.1 跨地域研究的原因
1.6.2 印度与非洲作家的“跨语际”小说
第二章 方法论
2.1 理论框架
2.1.1 “符码转换”或“符码啮合”
2.1.2 身份认同
2.1.3 喻体研究
2.2 方法论
2.2.1 研究问题
2.2.2 “物体间性”的视角
2.2.3 矢量化
第三章 “跨语际性”的潮汐喻体
一、结构上的“跨语际性”:潮汐理论的动力学
二、从动态叙事结构看民族冲突
三、结语
第四章 “跨语际性”的身份建构
一、小说描述
二、“跨语际性”的三个功能
三、四种“跨语际性”的谈判策略
四、实体化策略案例研究
五、结语
第五章 “跨语际性”生成的积极态度
一、对话世界主义中离散文学的创新策略
二、21世纪的积极态度
三、结语
结论
一、非洲与印度小说
二、“跨语际小说”的新叙事与新态度
参考文献
……
附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