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角度、新资源,文旅融合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把文化+旅游、非遗+旅游融合在一起,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呈现长城内外新农村的发展现状。
立足学术,传播非遗文化
以学术为基础,以长城文化带为依托,传播非遗文化,展现美丽乡村。
语言生动、图文并茂,给读者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全书50余万字,近400幅照片和手绘图,以参与式、体验式的书写方式和轻松活泼的笔调,全面呈现长城文化带的食住行游购娱等。
司马台:长城之最与古北水镇
小汤河蜿蜒而过,在燕山山脉中段切出一处略微平坦开阔的弹丸之地,名曰司马台村。此地地势险要,山脉交错,西有蟠龙山,北有卧虎山,南有龙背山,紧邻『京师锁钥』古北口,是华北平原通向松辽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门户,战争时期,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天和平岁月,这里是京师人民怀古畅今必去古村。在这里,既能看到长城最美的景致,欣赏文化大观麒麟影壁,又能在新近开发的旅游小镇里近距离地感受长城内外的多样非遗,来一场古镇星夜的奇遇。
“长城之最”司马台
司马台村因司马台长城而闻名遐迩,司马台长城依险峻山势而筑,以险、密、齐、巧、全五大特点著称于世,而且集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为一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含义,1987 年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更被人们称为“中国长城之最”。
登司马台,最好是晴日,无垠蓝天之下,可以看到长城随着刀锋般的山脊一路奔驰弯折,宽的 地方可以走马,窄的地方只容一人通过,隆起时似虎啸原野,蹲伏时如潜龙在渊,气势磅礴。更有 看头的是 35 座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敌楼,因地制宜地建立在各个制高点上,威风凛凛,冷峻挺拔。司马台长城上的敌楼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意义,它的建造和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戚 继光关系密切。1567 年,东南沿海的抗倭名将戚继光被调任燕蓟,带领数千余名浙江义乌的子弟兵来到蓟门,威风赫赫。在北方边境的 15 年中,他重修长城,整顿军纪,被后世赞叹“险、密、奇、巧、全”的司马台长城正是在戚继光统领蓟州防务时所独创,它们大小不一,形态组合各异,是按照驻 军的官衔等级、驻防人数及地形险要程度来修建的。各个敌台之间互为犄角,相互救应,敌台里都 配备有火炮,足以抵挡北部的鞑靼骑兵,美学价值和军事价值完美结合,世所罕见。
司马台段长城 35 座敌楼当中有两座最为著名——望京楼和仙女楼,只有看到它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何为“长城之最”。望京楼处在司马台长城的东段,修建于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顶端,是司马台长城的制高点,海拔 986 米,为空心砖眼楼,两层砖石结构。若是从下向上仰视,只见饱含着历史沧桑的残破墙体耸立在一座当地人称老虎山主峰的垂直腾空突起的山尖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示出金灿灿的颜色,盯的时间久了,不仅眼睛被光线刺激出了泪水,而且脖颈都仰得有些酸疼。若是从上向下俯视,视野极其开阔,万里无云时依稀可见北京城的轮廓,夜晚时分可以欣赏城内万家灯火, 故称望京楼。登斯楼也,顿感身临天高云淡处,襟袍为之一爽。站楼头,壮丽关山,巨龙蜿蜒,豪 情壮志,奔腾于胸,人生之快,尽在于此。
仙女楼在望京楼的西侧,是众多敌楼当中建造得最为精美的一座,同样坐落在老虎山一个陡峭 的山尖上,海拔仅次于望京楼。由于受山顶面积限制,它只能建得纤细修长,南北两边与悬崖紧贴, 东西靠只有 40 厘米宽的单边墙相接,墙两边也是悬崖。楼的下部用条石合缝,上部用磨砖达顶,内部有青砖砌成的两条大拱、三条甬道、十个券门。顶部正中心砌成了蛛网形状的八角藻井,四边是 四个砖柱。楼门石柱上还雕刻着两朵并蒂花捧着一个仙桃。整座楼无论是从整体外观,还是内部细 节来看,都给人以精巧、细腻、秀丽之感,仿佛这不是人间战争的防御设施,而是一座仙境楼阁。
文化大观麒麟影壁
司马台长城不仅以风景雄险和历史内涵著称,还以集长城文化之大观闻名于世。在这段长城中发现了众多文物,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司马台长城西 13 号敌台中间有一座麒麟影壁。
麒麟影壁通高 1.99 米、宽两米多。影壁下部是几层砖砌成的须弥座,上部盖以瓦顶,中心便是砖雕麒麟图。只见麒麟四蹄生风,收臀耸腰,尾巴上翘,鬃毛飘拂,目嗔口张,回首长啸,刚烈壮美, 八面威风。麒麟是中国神话当中的祥瑞之兽,它寓意天下太平,诸事如意,希望民族强大、子孙繁盛, 并赐予守城将土威武雄壮的气势与力量,能够保卫一方平安。麒麟两侧是圆柱形的砖框,以竹节作 为装饰。北京的影壁为何与南方的竹节结合在一起?据说就是和当初跟随戚继光来到北方的浙江子 弟兵有关,将士们远离家乡,借物抒情,以竹节寄托悠悠的乡愁和饱满的家国情怀。一块影壁寄托 了古代中国百姓对于和平的向往,也蕴含着将士们对于家乡的思念,意味深远。由此可见古人在修 建这段长城时独具匠心,将军事与美学思想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司马台长城不仅利于实战,同时也 是难得的艺术佳品。
如今司马台长城不仅白天风光极佳,而且是唯一可以夜晚攀登的长城。白天登长城,宜领略司 马台之雄奇;夜晚登长城,可感受司马台之闲逸。道路的两侧是橙黄色的光带,宛若游龙,提醒边界, 护佑游人安全 ;长城下是大名鼎鼎的古北水镇,灯火通明,笙歌不息,一片人间乐土 ;向上看深蓝的天空澄澈通透,没有高大建筑物的阻挡,夜空仿佛要朝人扑过来,星光点点,和人间灯火相映成 趣;夏夜多风,长城地势险峻又无遮无拦,耳旁是风声呼啸,仿佛一曲戍边壮士唱了千年的苍凉歌谣, 游人背风行走,肋下如生双翼,一仰头就要眠在风里 ;鼻息间再无城市汽车尾气那令人难以忍受的味道,风声呜呜,带来的是来自山谷的水汽,清新的松木芬芳,或许还有不知名的花香。
夜晚登司马台长城,不仅能感受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多重盛宴,在呜咽风声当中触摸 饱含沧桑的砖石,更能体会到古代戍边将士的心情。那些来自他乡的将士,包括戚继光,或许也曾 在某一个夜晚倚靠着砖墙,想着自己的心事。时光虽然如江水滔滔无情逝去,但是当年的明月还在, 旧时的长城还在,曾经的麒麟影壁还在,人类共同的情绪还在。科技发展虽然日新月异,但是人类 的情感相通,古人的情绪,或思念家乡、或立志卫国,今人依然能够被触动。
古北水镇品非遗
司马台的长城下方,是新近兴起的网红打卡地——古北水镇。初秋时节,站在长城上,俯瞰山 下的小镇,碧绿的河水倒映着青色的石墙,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韵味。红色的爬山虎爬满了石 墙、屋檐、桥头、小巷等处,宛如一幅清丽的水墨画。不同于香山红叶的漫山遍野,这里的红叶有 着鲜明的层次,艳红、黄红、青红交织在一起,层次鲜明却又交相辉映。在红叶的映衬下,古朴的 石墙、木质的大门装点上秋日的艳阳与萧瑟,山水小镇居然展现出一种柔和、梦幻的底色。走进小镇, 处处可见民俗风情。明清风格的灯笼铺、北京特色的小吃摊、颇具年代感的旗袍店、热闹的大戏台, 说相声的、拉洋片的、演皮影儿的……各式各样的店铺和艺人构成了一条回味历史、怀念过去的时 光隧道,令人流连忘返,其中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密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马小烧。
司马小烧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制作而成,民间称之为“五谷烧酒”,这种酒的酿制工艺大致为原料配比、浸泡、蒸煮、打量水、堆积、降温、加曲、发酵、蒸馏、半成品 酒、陈酿、勾兑、过滤、成品,小烧度数很高,酒体醇厚,香味浓郁,很受欢迎。它的雏形是民间 御寒的烧酒,公元 1568 年,蓟州总兵戚继光着手修复以古北口长城为中心的蓟镇长城,由于工期较短, 为了抓紧时间完成,于是在冬天大批量酿制烧酒来御寒。司马台冬季漫长而严寒,修筑长城的工人 和戍边的将士们工作辛劳、夜以继日,冬夜里来一口司马小烧,从喉头进胃袋,仿佛在身体里面点 燃了一簇火焰,瞬间暖了起来。司马烧酒的作坊一般都比较小,产酒量有限,因此自那时起又将这 种烧酒称作“小烧”。久而久之,“小烧”从工人和士兵当中流传出来,在司马台及古北口盛极一时,打出了北京老白干的美誉,和密云地区的烧肉、烧饼并称为密云三烧,有诗赞云:“漠外举囊浇相思,酒香把归司马台”。今天,司马小烧已经成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司马小烧的酒坊位于古北水镇景区水街历史风情区,还未进店,便能闻到满鼻的酒香,瞬间勾 起了肚子里的酒虫。门口不大,一串儿长灯笼,上书“司马小烧”四个大字,迎风飘摇,招揽顾客。走进酒坊,院内竖着大酒缸指示着演示区的方向,其后是各种坛坛罐罐堆砌得层层叠叠,倒也成了 一项景观。顺着楼梯进到地下一层的酿酒作坊,酒香味愈加浓郁扑鼻,灶台、大锅、酒坛、大曲…… 这里几乎有传统酿酒法的全部设备和工具,堪称一个小的酿酒工艺博物馆。在游客的参观中,师傅 们按照原始的工艺进行操作,经蒸馏后小烧酒便流淌下来,游客们可以随意品尝,用小杯闷上一口, 55 度的白酒竟然入口很柔,不辣咽喉,入口几秒钟后感受到一股暖意从腹中生发出来,额头微微发汗。热意初歇,一股高粱、小米的香甜气息渐渐上升,久久不散。从大门口闻到酒香便蠢蠢欲动的馋虫 终于消停了,它的主人却爱上了这柔和回甘的味道,不得不到前台买了一瓶。烧酒包装精致,陶制 的小酒瓶线条柔和,上一层黑釉,用金漆写了司马小烧四字,上面用草绳蓝布封口,颇有古意。拿 酒落座,看到酒坊的招牌,原来店里还有酱猪蹄、鸡腿、凤爪、花生等下酒小菜,还有冬季特色酒 酿圆子。于是和朋友点了一份套餐,外面寒风大作,室内谈兴正酣,气氛热烈,烧酒入喉,尽性舒坦。其间还听到隔壁桌一群青年热情澎湃,从曹操、关羽、司马懿谈到如今的大国重器,时不时大声争 辩几句,或是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想必是一群军事迷。不得不佩服组织者的想法,在寒风凛冽 的古北水镇喝着小烧谈论军事,极为应景!
古镇星夜奇遇记
古北水镇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星空下的小镇。夜幕降临,燕山山脉之上灯光亮起,司马台长城仿佛一条游弋的金色巨龙,又像夜空当中的银河,星空下的小镇绝非浪得虚名。
一到夜晚,如织的游人就像被人引导一样纷纷聚集在望京街的音乐灯光秀广场,期待着即将到来的表演。灯光秀表演是集结了现代 3D 技术,将音乐、灯光、喷泉创意地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表演形式。白天,这些楼阁和喷泉池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到了晚上,音乐声一响起,整个建筑 就会被光影赋予“生命”的魔力,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屋顶上的瓦片跳起舞来了,楼阁旋转起来了, 还有个调皮的小姑娘跑到建筑上去了,她竟然穿越时空遇到了一位古代的将军……同时喷泉也随着 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时而优雅婉转,时而又喷出几十米高的强大水柱,甚至还会喷出熊熊火焰, 每一次喷出火焰,瞬间的灿烂当中都能看到身边人惊奇的笑脸。
如果说望京街音乐喷泉已经是星空下的古北水镇最亮的一抹风景,那么,日月岛广场的无人机 孔明灯表演,更加让人叹为观止。一盏盏孔明灯升上天空的时候,仿佛成了天上的星星,无数美好 的愿望被人们悄悄许下。令人惊奇的是,古北水镇的孔明灯并非传统的孔明灯,而是现代的无人机。无数孔明灯在盛大的音乐声中缓缓升起,随后变换出各种美轮美奂的造型。在一个微风吹拂的夏夜, 执一人手看着无数的孔明灯在夜空中翩翩起舞,既梦幻又浪漫。在古北水镇,不少年轻人都穿着汉 服或者清装,男男女女,衣香鬓影,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仿佛自己真的像灯光秀里 的小姑娘一样穿越了时空,来到百年前的古镇,参加一场盛大的节日。时空踏碎,古今同游,呼朋 引伴,人间乐园。
TIPS 小贴士
路线
司马台村位于密云区古北口镇东部,紧邻古北水镇。自驾可从京承高速出发,从古北水镇出口出,经马北路到达司马台村与古北水镇。乘公交前往可在东直门乘坐 980 路快车到密云汽车站下车,再换乘密 51 路到达司马台村。
住宿
古北水镇开发非常成熟,景区内有大量高档的酒店、民宿,司马台村也有大量村民开设的农家院落,可提供各个层次的住宿服务。
饮食
古北水镇内有许多的饭店,可提供粤菜、京菜和西餐等各种饮食。司马台村的农家院多以本地菜肴为主, 炖鱼、葱花饼、炸河虾和炸花椒芽是当地的特色菜肴。
上册
在573公里的长城里感受北京
桃花似雪映长城
红石门村:迎接平谷的第一缕阳光
将军关:平谷第一雄关
黄松峪村:古韵犹存的长城关隘
雕窝村:京都“王府井”
北寨:中国红杏第一村
鱼子山村:秀丽山水中的红色山村
熊儿寨:尽享山乡生活野趣村
镇罗营:北边雄镇的英姿与浪漫
丫髻山:京东道教圣地
古北雄关叠翠峰
墙子路:“V”字长城寻遗觅古
黄岩口:一个未被开发的“瑞士村”
碧水仙居令公村
吉家营:古堡人家的寻常生活
头道沟村:白岭关下柏岭泉
云岫古堡遥桥峪
“绝胜雄关”曹家路
花园村:在北京东极过向往的生活
司马台:长城之最与古北水镇
京师锁钥古北口村
千年文化河西村
潮关:潮河岸边有古村
西坨古:铁血沧桑英雄关
扼守长川白马关
冯家峪:“槐城一体”与崖壁蜂场
“密云首险”石塘路
禅意小村黑山寺
北白岩:“中国印摩崖石刻”第一村
山水长城黄花漫
山水情趣大水峪
河防口:长城古堡与滑雪胜地
慕田峪:长城脚下的栖居
神仙爱住神堂峪
西栅子:险峻长城与驴友圣地
渤海所:栗花沟里望古城
杨树底下敛巧饭
大榛峪:榛林里唱蹦蹦戏
响水湖:枕着长城睡一觉
黄花城:山水长城之旅
下册
天下雄关瞰居庸
岔道村:秋风古韵卫京师
石佛寺村:石佛龙脉伴奇景
石峡村:长城古堡揽风情
永宁镇:聚八方之风物 集万古之重载
营城村:残砖筑新村 美景愈心灵
东灰岭村:关口护京陵 盛景迎佳客
井庄镇:长城脚下舞旱船
柳沟村:炊烟起于凤凰城
古城村:钟灵毓秀古村落
香屯村:灵山秀水隐桃源
龙泉峪村:旭日红莲伴长城
沙塘沟村:红色火种传古今
南湾村:雕刻红色记忆 孕育四季花海
榆林堡村:榆林夕照古驿站
珍珠泉村:珍珠喷玉四季景
东门营村:书香百世 古迹千载
双营村:千年古韵尽风流
小张家口村:凤骨龙姿古长城
周四沟村:雄关漫道话乡情
千家店镇:山水画廊探遗迹
里炮村:苹果堆起“聚宝盆”
营盘村:样边长城卧花海
四海村:敌楼烁古今 花海染春秋
黑汉岭村:万寿菊铺就阳光路
海字口村:谷地林间秋栗香
永安堡村:冰糖李子醉花会
香营村:“画廊”景美葡萄甜
明十三陵:世存最大皇陵建筑群
康陵村:春饼卷万物 古槐擎巨伞
碓臼峪村:“小三峡”里享天然
白羊城村:孤垒秋日战旗闲
长峪城村:昌平有个“小西藏”
马刨泉村:杨六郎安边之地
高崖口村:红色文旅忆延安
官牛坊村:香泉绿苑益身心
南口村:横亘古今的交通枢纽
阳坊村:涮肉飘香处 五虎棍生威
雄关漫道沿河城
沿河城村:永定河畔屯堡古村
柏峪村:军户燕歌催战鼓
燕家台村:道教仙风绕金元古宅
爨底下村:山野中的四合院“博物馆”
灵水村:人杰地灵的举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