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国海。
世宁号海上钻井平台在绚丽的晨曦下矗立在大海中,巨大的身影所投射的影子在露出水面的海底之上依稀可辨,完整的结构一如往常。不过,原本繁忙的工作场面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隐约可辨的发电机之类的声音在一阵阵海风声中显得异常脆弱,仿佛这是一座被人遗弃的巨型建筑物。
休息区,年届四十的健硕的队长袁友立习惯性地早起,洗漱完毕之后,小心翼翼地将收集下来的淡水给露台上的花浇水。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要在以往。还会蹲下来查看那些花,不过,此时的他脸色凝重地看着前方,原本碧波荡漾的大海已经变成珊瑚岛的世界: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在海水退去之后形成小山丘一般的岛屿,低洼处变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池,一些来不及撤退的鱼被困在其中,有的已经死亡,空气中散发出鱼腐烂时的阵阵恶臭。海带一类的海底植物成片地堆积,在太阳的炙烤下已经干枯,散发出浓郁的海腥味。面对如此意外的取之不尽的美食,那些贪食的海鸟尽享盛宴,很多吃到无法起飞,甚至有不少给撑死的。不远处,一条体型硕大的鲨鱼被困一隅,不时扭动身躯拍打泥水,发出奇异的叫声。
海水还在继续退去,新露出的珊瑚岛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c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搁浅的船只。
世宁号坐落在一处低洼地,近处尚有海水,但原本深入海水的四根粗大的钢制支柱已经完全露出了水面,异常突兀。
东侧不远处,那艘专门为世宁号配备的救险船已经呈现四十五度倾斜,四分之一船体陷入珊瑚和淤泥之中,上面站着许多休息的海鸟,时不时发出阵阵喧闹。
五年前,高大而雄伟的世宁号是中国在南中国海最远端的、也是年产量最大的正式投入生产的海上钻井平台,由于靠近正常的航海通道,仅仅人工开辟了一段不足一公里的专用航道,使巨型油轮能够停泊在离它五百米处,通过输油管道直接接纳原油,大大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成本,很快成为中国重要的原油供应基地之一。所以,世宁号上的工作人员都很自豪,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所配备的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是中国海上钻井平台上最为先进和周全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停机坪上常年有直升机停靠。由于世宁号的先进性,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大的意外,使那些先进的设施变成救援设施,世宁号上的应急设施逐渐成为整个南中国海海上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首选。然而,这一切都在三个月前开始改变:海水毫无征兆、迄今也没有人能够解释得清楚地消退,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起先在海水涨涨落落之中让人难以察觉,船只往往依据航道行驶,直到搁浅。一些来不及撤离的船只纷纷在航道上搁浅,而有些即使回到港口却也由于海水退去而同样搁浅。唯有那些航行在深海区的船舶和潜艇尚能在海上移动,但却找不到港口可以靠岸,就像那些鲸鱼一样漫无目的地游弋,离海岸越来越远。整个世界陷人一片恐慌之中,对海水迅速消退的未知更增强了这种恐惧,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人类已经到了尽头,绝大多数国家在为新露出的陆地而争执、甚至剑拔弩张的同时,也很快意识到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完全疲于应对各自国家内部的骚乱。联合国除了组织科学家对这一成因进行研究之外其他工作几乎瘫痪,因为现在没有哪一个国家再顾得上把它的意见认真看待,而事实上它也很难拿得出什么能够让大家认可的方案。一些不同国家的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推演,得出相同的结论:认定地球很快就会成为太阳系的第二个火星。虽然对这个结论严格保密,但还是很快流传开来,引起更大范围的恐慌。唯一让人类稍感安慰的是天气并没有出现太大异常,降雨量和常年同期相比没有什么显著改变,只是河流径流已经开始明显减少,流速却因原人海口陡降而显著增大,内河航运也因为水位陡然下降而几乎绝迹,地下水水位更是不可逆地持续下降,早已没有喷泉了。
尽管有专人负责,但袁友立还是将关键设备巡视了一遍,确认包括发电机、海水淡化装置和通信设备等都运作正常,特别检查了之前实施的压井,因为他知道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井喷,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眼下让人担心的是随着海水快速退去,抽取海水的难度在一天天增加。不过,世宁号上已经生产和储备了足够用一年以上的淡水,除了原有的水罐,还利用了原本储存其他物品的一些槽罐。海上作业的习惯,也让他们储备了足以应对三个月的食物,而且还有那些被困的鱼。袁友立安排队员把抓到的鱼清理干净放进冰箱储存起来,直到放不下为止。最让人担心的是,随着海水的消退,他们已经错过乘船离开的机会,唯一能够做的就只有等待直升机的救援。世宁号本来有自己的飞机,但接到国家应急中心的指令,飞机被优先派往营救其他因海水消退而被困海上各处的人们,包括海上钻井平台、渔船、海轮、小岛等等。世宁号因为设施完善、人员又少,只能排在后面。
之后,袁友立通过望远镜向西侧望去,海水又向深海方向退缩了一大块,露出新的海床,首先观察到的是一只因搁浅而露出背鳍的鲸鱼正在拼命挣扎,之后转向翼南号油轮,猛然发现它有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