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水神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3124115
  • 作      者:
    向立成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共包含13篇中短篇小说。作者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勾勒出人性的至善、至真、至美。一本写尽世间百态的小书,定会给读者留下无限回味。

展开
作者简介

向立成,湖南洞口人,中国小说学会会员。198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飞天》《朔方》《鸭绿江》《湖南文学》《名家名作》《散文百家》《牡丹》《野草》等刊物。著有长篇小说《龙门守望者》《二宝协奏曲》《山药》,小说集《永远的星星》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水牛

一阵冷空气吹过,似乎把椿树凹的秋天往前提早了一些,这也预示着秋收也要提前。椿树凹的村民有些担忧,因为水稻收割得越晚,稻米的糙米率和粳米率就越高。

高满仓家应该说是椿树凹比较殷实的人家。早年,高满仓的父亲高顺昌和媳妇李新芳非常勤劳,靠着一头水牛,硬生生地把5个孩子都养活大。当年,椿树凹的婴儿存活率并不高,基本上四不存一。高顺昌能够把5个孩子都拉扯起来,确实不容易。

生于1945年的高满仓,今年已经22岁了。作为在椿树凹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他长这么大都没走出过大山,是山外人所戏称的地地道道的“凹人”。当然,这个称呼也带了些许的轻视。

高满仓是家里的长子,他下面还有2个弟弟和2个妹妹。小学刚毕业,高满仓就开始跟着父亲下地干活了。

在田里没事的时候,高满仓喜欢逗弄家里的那头老水牛。这头老水牛是在高满仓4岁的时候买回来的,算起来也有将近20岁了,虽然没有名字,但是非常温顺,也很通人性。

这两年,因为上了年纪,这头老水牛的动作明显迟缓了不少。高顺昌和媳妇李新芳今年合计了好几次,准备再买一头水牛,这次要买头母的,所以准备扩建一下牛棚,多养几头,毕竟孩子们也大了起来,这一结婚,按椿树凹的习俗,基本上都是要分家的,分过去一头牛也是常态。

今年的水稻长势特别好,高顺昌非常高兴,想着收完水稻,就可以扩建牛棚、购买水牛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国庆节刚过,一场冰雹便把椿树凹的庄稼都砸倒伏了,看着自家被砸的水稻,高顺昌欲哭无泪。

回到家后的高顺昌垂头丧气,面对李新芳的追问一言不发。

李新芳见状,心里明白了几分,其实在高顺昌没去地里前,她就知道情况不会太好,只是自己不死心,还存有一线希望,毕竟这是自家一年的心血。她搓了搓手,无奈道:“这可咋办啊?满仓还指望这一季的水稻娶媳妇呢。”

“缓一缓吧,明年再给满仓说媳妇吧。这靠天吃饭,咱也没办法啊!”高顺昌叹了口气说道。

就这样,高满仓的婚事被一场冰雹给耽误了。

在椿树凹,像高满仓这样22岁的虽不算是大龄青年,但也不小了,有的20岁左右就结婚了。高满仓的小学同学今年都已经有几个抱上娃娃了。其实高满仓一点也不着急,但是李新芳已经着急了,看着别人家抱孙子,她眼馋啊!

不过,庄稼虽然倒伏了,但是抢收一下,还是能收回来一点。于是,高顺昌全家齐上阵,把地里的水稻抢收了回来,只是产量与往年判若云泥。

看着空空的粮仓,高顺昌和李新芳满面愁容。

粮食即使再不够吃,日子还是要过的。李新芳算是很会精打细算的了,做饭的时候,多做汤,饭不够吃,就让孩子们多喝汤。孩子们不愿意喝汤,因为喝汤不耐饥啊,两趟厕所过后,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

见孩子们皱着眉头不愿喝汤,李新芳就说营养全在汤里,几个孩子这才硬着头皮把汤给喝了。其实,汤里哪有什么营养啊,无非就是青菜叶子和盐巴,连点油水都没有。

正在发育期的几个孩子天天喊饿,由于营养跟不上,个个都是黄瘦黄瘦的。

不光高顺昌家是这样子,整个椿树凹都是这样,大家都是缺衣少食。

由于这场冰雹,椿树凹的婚事黄了两家。也不难理解,毕竟,谁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嫁到椿树凹来吃糠咽菜呢?

虽然说高满仓的婚事往后推了推,但是相亲的事却不能耽搁。李新芳托人物色了几个合适的对象,但是人家一听说是个“凹人”,就没有下文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

椿树凹的春天来得早,冬天来得也早。这年冬天比往年都要冷,再加上吃得少,身上没火力,家家户户都躲在家里,不愿出门受冻。

椿树凹西头的老刘头独居,不知是因为饿着了,还是因为窗户没糊严被冻着了,躺在床上就走了。过了两三天才被人发现。老刘头的葬礼办得很简单,甚至有点匆忙,这也给椿树凹的冬天添了几分萧瑟和苍凉。

而高顺昌家的老水牛在一天早上,突然前腿一软,趴在了地上,而后一直站不起来。

得知高顺昌家的老水牛快不行了,几个村民来到了他家。不为别的,就是想说动高顺昌趁老水牛还活着,把老水牛宰了,让大伙儿吃点肉。而高顺昌听到他们这样的要求,二话不说便拿着铁锹把他们赶了出去。

高顺昌在心里是把老水牛当成家人的,怎么可能会宰了吃肉,有人要害他的家人,他能不翻脸吗?

为了能延长老水牛的寿命,高顺昌请来了兽医,兽医检查了一番,摇了摇头说:“准备后事吧,这牛是到限了。”

老水牛走的那天晚上,格外冷。

那天,高顺昌和高满仓为了让老水牛暖和一点,在牛棚里铺了厚厚的稻草。

看着老水牛蜷缩着趴在稻草上,高顺昌心里难受,就上前抱着老水牛的脖子。老水牛艰难地用脖子蹭了蹭高顺昌,而后贴着他一动也不动了。

高顺昌本来想抱一会儿就回屋,但是想起身的时候,他看懂了老水牛不舍的眼神,于是索性靠着老水牛的脖子,跟它蜷缩在一起睡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高顺昌才醒,可刚一醒,他便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怀中的老水牛已经冷冰冰了。他知道,老水牛真的走了。

高满仓听到父亲说老水牛不行了,立马从被窝里爬了起来,跑到牛棚,他仔细地看着、抚摸着老水牛,想要把它永远记在心里。忽然,他发现老水牛眼角下面的毛上有一道泪痕。

“爹,老水牛昨晚哭了。”

高顺昌闻言看向老水牛的眼角,那道泪痕清晰可见,这彻底击垮了他的最后一道防线,情不自禁地再次上前抱住老水牛痛哭起来。

听闻高顺昌家的老水牛不在了,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来到了高顺昌家。

“顺昌,我们也知道你跟老水牛的感情很深,你也看到了,今年收成不好,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你看……能不能……”叼着旱烟袋的马老汉试探着说道。

“不行,不行,不可能!”高顺昌斩钉截铁地说道。

“顺昌,再晚一点,也不能吃了。你看大家伙儿都多长时间没见油水了。你帮帮大家伙儿吧!”马老汉继续劝道。

“是啊,顺昌,乡里乡亲的,你帮帮忙吧!”

“就是啊,你拉去埋了多可惜啊。前两天本来还可以卖点钱,现在一断气,就不值钱了。”

“顺昌,你要是下不了手,我们拉走处理。”

见众人七嘴八舌地劝高顺昌,李新芳也劝道:“他爹,我看就算了吧。让他们拉走吧,今年闹饥荒,老水牛也算是为了椿树凹牺牲了,全村人都会感激它的。”

高顺昌看了看牛棚方向,只见老水牛安静地蜷缩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高顺昌叹了口气,说道:“我也知道现在的情况,可是,可是……唉……”说着,又长长地叹了口气。

“顺昌,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村里给老水牛来个风光大葬,到时候,牛皮留下来下葬,你看成不成?”马老汉说道。

“给老水牛立个碑吧……”高顺昌略显平静地说道。

“给牛立碑……这没有先例啊。”马老汉为难地说道。

“立不了那就算了。”高顺昌作势要赶人。

“等等,等等,立碑,立碑,给老水牛立个碑。”马老汉赶紧让步。见高顺昌好不容易松了口,马老汉可不想前功尽弃。

高顺昌挥了挥手,有气无力地说道:“拉走吧。到时候把牛角给我就行了,我留个念想,其他的都不要给我看到了。”

马老汉见高顺昌同意了,赶紧叫来几个小伙子,用平板车把老水牛拉走了。临走前,高顺昌不舍地嘱咐道:“你们轻点,轻点。”

这两天,整个椿树凹都沸腾了,就像过年一样,家家户户都分到了不少牛肉。

而高顺昌家的院门自打老水牛被拉走后再也没开过,一直紧紧地闭着。

第三天,碑立好了,大家伙儿准备正式安葬老水牛,马老汉便去敲高顺昌家的门,让高顺昌来送老水牛最后一程。

高顺昌和高满仓都去了。老水牛就埋在高顺昌家的地头,高顺昌本来想留下那对牛角,后来想了想,怕睹物思牛,到时候更加伤感,于是决定把那对牛角也埋了进去。


展开
目录


水牛 001

水壶 028

水神 047

水脉 068

水夫 092

水晶 107

水饺 128

水渠 145

水蛭 168

水贩 188

水怪 207

水湾 228

水乳 2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