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纵览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史得出的重大结论,是我们观察、认识、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代以来我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早在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华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民族集团。华夏民族聚集的中原地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文明程度相对较高,吸引了众多周边民族向中原聚拢,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汉时期开启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将西域、漠北、辽东、闽越、西南哀牢各部逐步相融。汉以后,中华民族开启了更大规模交流融合的进程。无论是分裂的魏晋南北朝、对峙的宋辽金夏,还是统一的隋唐元明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中断,有移民、屯垦、互市、通商、和亲、通婚甚至战争等多种形式,各民族之间和也交融、打也交融,互相碰撞交流、竞争合作,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在深度的交流融合中,各民族的共同性不断增强,奠定了各民族联合成不可分割的多元统一体的基础。费孝通先生198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讲演,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并指出:“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入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益扩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英雄的各族人民毅然扛起了反抗压迫的大旗。从白山黑水到蒙古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藏高原,从云桂边疆到海南岛和台湾,从沿边沿海沿江各地乃至中国全域,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在反侵略、反分裂的伟大斗争中,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不可分离的关系更加牢固,各民族福祸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特征更加凸显,各族人民作为中国历史主人的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中国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更趋成熟。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并迅速成长为中流砥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携手奋斗,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当家做主人,开辟了民族关系的历史新纪元。我们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基本框架,形成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政策。在统一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系内,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