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火中遗物(名奖作品·互文)
0.00     定价 ¥ 54.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339130
  • 作      者:
    [阿根廷] 玛丽安娜·恩里克斯(Mariana Enriquez)
  • 译      者:
    陈芷,李碧芸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名奖作品·互文”系列,全新装帧、优质译文。


布克国际文学奖决选作家、拉美当代哥特现实主义代表玛丽安娜·恩里克斯惊艳欧美文坛的锋利之作


Goodreads4.1+好评,版权输出20多国,荣膺2017年巴塞罗那城市文学奖。

  

12则短篇故事,创痛与美好并存,火焰与黑暗共舞。

 

光怪陆离的美洲大陆,奇诡迷人的都市怪谈。一部色彩浓郁、阴森锐利的故事集,剖析人性的至暗深处,以锋利的笔触探讨萦绕现代生活又深深植根于历史的恐惧。


入选《波士顿环球报》2017年度虚构作品;《纽约时报书评》《卫报》《科克斯评论》《环球邮报》等多家媒体联合推荐。

  

首度译介为英文便一鸣惊人。人气作家凯莉·林克(星云奖、雨果奖、世界奇幻奖得主)、海伦·欧耶米(毛姆奖得主)、劳拉·范登·伯格(欧·亨利奖得主)和罗克珊·盖伊(TED百万点阅)等好评力荐。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玛丽安娜·恩里克斯(Mariana Enriquez)

阿根廷作家、记者。1973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当代拉美哥特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凭借多部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跻身拉美重要作家之列。其作品充满戏剧张力,内容新颖,构思大胆,极富地域文化特色。擅于借助民间传说、都市怪谈以及边缘人物的自白,呈现现代城市的贫困与暴力、拉美独裁统治和恐怖主义的后遗症,以及当代人的生存和心理困境。


译者简介:

陈芷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2012—2015)。主要译著有《倾城之恋》(西班牙语译本),《魅力上海》(西班牙语译本)等。


李碧芸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讲师(2010—2019)。


展开
精彩书摘

脏男孩


当我决定搬到宪法区爷爷奶奶留下来的那栋房子时,家里人都觉得我疯了。这栋位于总督大街上的沉重的石头房子,有着绿色的铁门和铺着马赛克瓷砖的地板,某些细节处还可以看到装饰派的遗风。瓷砖已经使用多年,磨损得很厉害,要是我哪天想起来给地板打个蜡,估计能修出个光滑的溜冰场来。然而我却一直钟爱着这栋房子。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大人们曾把它租给一家律师事务所。我仍记得当时自己有多么沮丧,我想念那些带有高高的落地窗的房间,想念那个如同神秘花园般的内庭。经过大门的时候却再不能自由进入,让我感觉很失落。我甚至没有那么想念爷爷,他沉默寡言,几乎从来不笑,也从不娱乐,他死的时候我都没怎么哭。倒是在他死后,至少有几年呢,我一度因为失去了这栋房子而痛哭过好几回。

继律师之后,这栋房子又接纳过一群牙医,最后落到了一家旅行杂志社手里——杂志社不到两年就倒闭了。这栋房子虽然古老,却极美极舒适,保养也相当得法,然而没有人,或者说很少有人愿意住在这个区。杂志社租这栋房子也纯粹是因为,就当时的市价来说,房租相当便宜。不过低廉的房租却并没能挽救这家杂志社,它很快就破产了,办公室也被洗劫一空。电脑啊,微波炉啊,甚至连笨重的复印机都被搬走了。

宪法区有个火车站,那里的火车都是从城南开过来的。十九世纪时,这片区域曾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贵族们的聚居地,所以才建起了这些像我家这样的大房子。在火车站另一边的巴拉卡区还有许多大宅,现在都已改成了旅馆、养老院,或者索性已只剩断壁残垣。1887年,为了躲避黄热病,那些贵族家庭向城北奔逃。没有什么人回来,或者说几乎没有人。许多年间,像我爷爷那样的富商得以买下这些带有滴水兽首和黄铜门环的石头房子,但是这个区却永远被打上了逃离、被弃和不受欢迎的标记。

而且,情况越来越糟。

然而,如果你懂得这里的生存法则,熟悉每一条街道,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会发生什么,这里其实并不危险。或者说,没有那么危险。我知道如果周五晚上去卡拉依广场的话,极有可能会被卷入几个帮派的混战:塞巴约街的小毒贩们会跟其他入侵者争抢地盘,还会追着那些永远还不上钱的瘾君子讨债;而神志混乱的瘾君子们受不得一丁点儿刺激,总是抄起瓶子就打;疲惫的异装癖者喝得醉醺醺的,也同样紧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在主干道上比在索利斯街上更容易遭遇劫匪,虽然主干道上灯火通明,而索利斯街昏昏暗暗——仅有的几盏路灯大部分还是坏的。我在主干道上被抢过两次,每次都是两个男孩跑到我身边,抢走我的包,把我推倒在地。第一次我报了警,第二次我知道报警也没用,警察为了回报那些小年轻给他们帮过的忙,默许他们在主干道上抢劫,只要不超过高速路桥就行,这段免责抢劫大道跨越三个街区。在这个区安全活动是需要掌握诀窍的,虽然出人意料的事情总会发生。我很好地掌握了这些诀窍,那就是别害怕,跟一些关键人物搞好关系,和邻居打招呼,即便对罪犯也要如此——或者说对罪犯尤其要如此,还要永远昂首挺胸地走路,同时保持警觉。

我喜欢这个区,除了我自己没人知道为什么:在这里我如鱼得水,感觉自己独一无二、勇敢、清醒。这座城市已经没有几个地方像宪法区这样了;除了郊区的几处贫民窟以外,城里富庶而友好,更加热闹、庞大,生活也容易得多。住在宪法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里很美,所有的角落都曾经繁花似锦、富丽堂皇,就像一座座破败的庙堂,为不信神的人所占据——他们从不知晓,在这些院墙之间,曾经回荡着对古老神灵的赞颂。

这里有很多人露宿街头,但规模都比不上离我家两公里远的议会广场。那儿有个真正的营地,就在立法大楼对面。它是如此备受忽视,但又是如此引人注目。在那里,每天晚上都会有一群志愿者向人们分发食物,检查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冬天发毛毯,夏天分发冰镇的饮用水。而宪法区的流浪汉们却被人遗忘了,没有什么人前来救助。我家对面的街角曾经有个商店,如今门窗都被砖封住,防止有人占用。现在街角那里住着一个年轻女人和她的儿子。女人怀着孕,应该还没几个月,但是这个区吸毒的母亲们都那么瘦,也看不出来她到底怀有几个月的身孕。她的儿子应该五岁了,没有上学,每天游荡在地铁里靠售卖圣人埃斯佩蒂多的像章换点钱。我知道这些是因为,有一天从市中心回来的时候,我在车厢里看到了他。他做生意的方式让人不怎么舒服:先把圣人像章塞给乘客,然后伸出一只沾满油污的小手迅速地和乘客握一下手。乘客们既同情他,又觉得恶心,因为小男孩又脏又臭。但是我从来没见过谁有足够的同情心把他拉出地铁,带回家,给他洗个澡,然后打电话给救助站。人们也就是跟他握个手,买他的像章。他的眉头总是紧锁着,说话的时候嗓音干涩嘶哑;他经常感冒,有时候会和地铁里的流浪儿童或者宪法区的其他小男孩在一起抽烟。

有一天,我们一起从地铁站回家。他没和我说话,但是我们并排走着。我问了他几个无聊的问题——他的年龄,他的名字;他没回答我。他不是个可爱暖心的小男孩。当我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却开口了。


展开
目录

脏男孩

旅店

中毒的岁月

阿黛拉的家

小巴勃罗钉了一颗小钉子:关于大耳小矮子的一段回忆

蜘蛛网

学期末

我们的无肉之躯

邻居家的院子

黑水之下

绿、红、橙

火中遗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