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培孙文集
0.00     定价 ¥ 1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01322
  • 作      者:
    《王培孙文集》编委会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王培孙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革命家,其文集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办学、革命、思想、社会现象等内容,对于了解近代教育发展和近代上海社会状况有一定的文献意义和史学研究价值。

2. 王培孙先生虽长期执掌南洋中学,以践行“教育救国”而闻名海内外,但他作为江南藏书家、版本校勘学家对中华古典志籍的搜罗整理之功,这也是其生命史与学术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集不但收录了王培孙与友人的来往书信、序跋、珍贵生前手稿史料照片等,还收录了王培孙极具代表性的力作,即他对明代诗僧苍雪大师《南来堂诗集》的校辑,质量上乘,版本之善,历来受到学者推崇,至今不衰。

3. 本书前言部分,邀请南洋中学的校友院士,以及从事教育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对王培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深入解读,作为导读;附录部分,收入王培孙年谱、档案资料摘选、主要参考文献,并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

4. 王培孙所在的南洋公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上海近代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蕴含了独特的人文内涵,其办学理念、办学历程和办学特色,在近现代上海乃至中国的教育史上均具有重要地位。其后又转变为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旧址为主)以及中学部的南洋模范中学。本文集对南洋中学的办学情况有许多细节反映,为一般史料所不及,对于研究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5. 我馆已相继出版了《为国桢干:上海南洋中学120年(1896—2016)》《存古开新:从绍郡中西学堂到绍兴市第一中学(1897一2017)》)》《诚朴是尚:从澄衷蒙学堂到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1900—2020)》等百年江南名校系列书籍,又在出版过程中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即将出版校史文献如《绍兴一中•养新书藏文献丛刊(全五卷)》,本次《王培孙文集》也是南洋中学校史文献资料之一种,具有重要文献、历史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培孙,名植善,字培荪(后改为孙),上海人。清同治十年八月二十六(1871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南翔。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秀才。光绪二十三年春,考入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师范院读书。光绪二十六年秋,接办叔父王维泰创设于大东门内王氏宗祠省园的育材书塾(后改称育材学堂,南洋中学堂、南洋中学),任堂长、校长,提倡新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我国知名教育家、学者。

展开
精彩书摘

校长王培孙先生,日前在校友厅演说云:

诸君,时期可分为三,即过去,现在,与将来是也。此三时期,又有广义狭义之别。自盘古氏开天辟地,以至于清,谓之过去时期;及至先总理缔造共和,建设新中国之后,谓之现在时期;今日以后,谓之将来时期。此广义之三时期也。凡人未生以前,谓之过去时期;自生至死,谓之现在时期;逝世以后,谓之将来时期。此狭义之三时期也。今予姑舍广义之三时期,与诸君谈狭义之三时期。夫人生不过百年,与过去相形,实不过数万分之一。若与将来相较,尤为相悬。以此百年之短促时间,循环不已之世运,得生我一人,我人亦云幸矣。今既为人,得一日吐纳于世,即当尽一日之职责,尽瘁于社会,而收效于将来。如予昔日年少气盛,驰骋当代,结交天下贤士,意气之豪,不可一世(即三十年)。乃日月几何,寒暑数易,而视已变为茫茫,发已转为苍苍。白云苍狗,变幻叵测,电光石火,驹隙易逝,不禁感慨系之。今者年近六十,来日无多,将欲如何发展,如何进行,均成泡影。而吾在场诸君,悉为他日之柱石,前程远大,靡有涯涣,讵可与我垂暮残年者相形上下,而糟蹋自己哉?(有少数同学抛碗殴人,校长认为此种举动,败坏校规,并有损于个人之道德,故发此言),此予所厚望诸君于将来时期者也。

上学期本校斥退学生甚多,其原因不外抛碗与动武凌人、学业过劣而已。(—)同学某君,品学兼优。只为一时失人,与人私斗,遂致斥退,殊为可惜。不知夫茫茫大海,一望无际,而达彼岸之难。巍巍高山,耸然屹立,而臻其巅之不易。人具有非常之才,而得大有为于将来,皆友助之力也。棹不鼓而达彼岸,足不行而臻其巅,不得友助而成事业者,未之有也。有人于斯,凶悍成性,动辄以武力相加,结怨于人,嗣后此人欲玉成一事,昔日之受欺侮者,必阳则奉迎,阴则作祟,即所谓怨怨相报是也。故动武一事,决非自助,直自作孽也。诗云:“天作孽,犹可逭。自作孽,不可活”。盖自作孽,犹以至亲之我,弃若草芥,则我已失其为我矣,我失其为我,则有我等于无我。天能助有我之我,岂能助无我之我耶?惟善治我者,兢兢自守,如临渊履冰,毋使稍有瑕疵。不肯与人妄开衅端,处处谦让,此蔺相如之所以避见廉颇也。且也,学生体质,弱者多而强者少。彼柔弱者之至本校,费七十元之束修,将以进德修业也,非专沽强有力者之殴辱,或甘心受辱也。使有其事,被殴者,小则受伤,大则因伤身死,其家族提诉于法庭,则予之责任,何等重大?故予对于此种生徒,不稍宽宥,立即使之出校,以拔却眼中钉。虽然,余仍望其不失天性,以成全材。


展开
目录

插图

序一 朱高峰

序二 顾明远

序三 陆象贤

序四 王以权

第一编 言论文章

第二编 信札手稿

第三编 典籍辑注序跋

附录一 王培孙年谱

附录二 《申报》中有关王培孙资料(节选)

附录三 南洋中学校友会整理“王培孙先生言行录”

附录四 图片目录索引

附录五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