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守正创新研究与实践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6073112
  • 作      者:
    宁晓菊,张夏青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宁晓菊,女,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夏青,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展开
精彩书摘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守正创新研究与实践》:
  二、文化支撑层面,还需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中汲取精华
  一种价值理念的倡导要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并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地成为某个群体大多数成员的行动指南,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是:符合这个群体的文化认知、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心理,能够引起这个群体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大学生真正认同与践行,要看大学生对显性价值背后蕴含的隐性文化是否认同和接受。
  (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和历代积累的丰厚价值遗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血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具有强烈的连续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未曾中断的根本原因正是其核心价值的连续性。今天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当不例外。割裂历史,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明就是以价值信仰为核心和纽带而建构的生存共同体,价值建设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文化传承中筑牢民族的精神家园。因此,在今天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中国传统社会价值体系中的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传承。这些价值智慧和文化智慧,历经岁月的检视,极富科学性和真理性,不可盲目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如果不能吸纳和传承这种集体精神品质,那么不仅会割断历史,更会与现实世界人们的思想价值理念相背离,让人无所适从,甚至造成价值观混乱、道德冲突和信仰迷失。
  (二)引导大学生向内发力,深入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代积累的丰厚价值遗产
  要引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整体文化建设的角度人手,引导大学生向内发力,在锻造专业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识素养、道德素养和历史学养。有了隐性的文化铺垫,显性的价值才有了依托和附丽,因为文化不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因此,面向大学生开设国学课很有必要。大学生如果内在地有了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厚价值精华的积累和铺垫,对与传统文化和价值精华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与践行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三、方法运用层面,注重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价值观教育经验的学习、借鉴
  在当今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借鉴意义的是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一种开放的胸怀检视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与借鉴其合理之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今天,这种学习和借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开放性和超越性
  开放性是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多元时代背景下的积极应对手段。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元思潮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困难,只有具备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气魄,才能更好地弘扬主旋律。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唯我独尊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后果往往是思政课教师越强调的、越强行灌输的,大学生就越反感甚至越怀疑和反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已经没有躲避之处,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让大学生在深入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认清各种思想流派的起源流变、精神实质,并逐步提高鉴别、甄辨的能力。总之,绕开社会思潮和复杂现实,就离开了大学生关心的现实热点,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自说自话。只有直面各种思潮的不同影响,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尊重个体性和差异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工程,固然要关注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但绝不应只是国家和政府工程,它更是生命个体的心灵工程。而且比之国家价值工程,大学生个体的“价值操练”更值得提倡,因为如果只指向群体和宏观而不关注个体和微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只是空中楼阁。这里要严格区分并尊重个体认同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关注和尊重大学生的个体选择。由于自身年龄、性别、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当代大学生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具有鲜明个体特征的一个群体。这导致其在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在程度方面呈现出三种状态:高度认同和高度践行、高度认同和中度践行、中度认同和低度践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这些不同,还要正视这些差异,并且正确划分三者的界限,做到既突出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尊重个体认同差异,同时,积极进行培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才能打动人心,而不是强行灌输。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成就与经验
回溯2008-2012年五年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践行
回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评析
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巨大成就和典型经验
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第二编 守正与创新
回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年大学生的影响力
关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联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守正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永恒主题
价值理论与现实生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应对
价值观建设与国家治理疫情防控下如何融通

第三编 养成与践行
回溯“90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路径
关联“讲好中国故事”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联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养成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之逻辑理路与方法论
践行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主题活动探究

第四编 附录
附录一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默认分析报告
附录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就和经验”调查问卷
附录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就和经验”调查问卷默认分析报告
附录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调查问卷
附录六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担当时代光荣使命”微电影表演与摄制比赛活动方案与总结
附录七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担当时代光荣使命”微电影表演与摄制比赛活动分组表
附录八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暑期摄影比赛活动方案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