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煤矸石概述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排放量*大,占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1/3,且存在分布面广、难处理、对矿区生态环境危害大等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又进一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治理提出新要求,煤矸石的排放和治理成为矿区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要治理煤矸石堆积产生的问题,首先要了解煤矸石的产生、分布、分类和利用,以及由煤矸石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危害等,使煤矸石及其堆体的治理研究有的放矢,为矿区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提供方向和着力点。
1.1 煤矸石的定义、产生与分类
1.1.1 煤矸石的定义
煤矸石是采煤和洗选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大宗固体废物。它既包括煤层中的夹矸、混在采出煤炭中的煤层顶底板,同时也包括掘进岩石巷道的岩石等。
1.1.2 煤矸石的产生
当聚煤盆地发生沉降运动变化时,沼泽环境发生变化,泥炭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之后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煤层,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可能在煤层中存在岩石,称为夹矸。
一般煤矸石是指在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夹杂的泥岩和砂岩。但是在煤矿实际生产时,煤矸石指的是煤矿的建井过程、生产过程中夹杂的混合岩体,包括建井掘进时夹杂的矸石、开采过程中排出的矸石及在洗选时产生的矸石。
1.1.3 煤矸石的分类
煤矸石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按照煤矸石的来源、岩性、风化程度、堆放时间、酸碱性等进行分类。
(1)按照煤矸石来源可以分为白矸和黑矸。白矸主要是掘进巷道排放的不含煤的岩石。黑矸是煤层的夹矸、顶底板、掘进煤巷等排出的含有炭的岩石。
(2)按照煤矸石岩性可以分为砂岩、页岩等。
(3)按照煤矸石风化程度可以分为易风化矸石和不易风化矸石。
(4)按照煤矸石堆放时间区分为四类,见表1.1(刘青柏等,2003)。
(5)按照煤矸石山酸碱性可以分为酸性煤矸石山和非酸性煤矸石山。划分酸碱性对治理煤矸石山具有重要作用。酸性煤矸石山不仅污染严重,而且易氧化产酸,极易引发自燃,治理难度*大,需要采用覆盖、中和、压实等特殊措施进行治理。非酸性煤矸石山(碱性煤矸石山)不容易自燃和产酸污染,治理的方法相对容易,甚至可以采用无覆盖土壤的植被恢复方法(胡振琪,1995)。
表1.1 按堆放时间区分的煤矸石种类
1.2 我国煤矸石基本情况
1.2.1 煤矸石的分布及排放量
从全国煤矸石产量的分布及其质量情况[表1.2(关欣杰等,2017)]可以看出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的煤矸石排放量较多,山西、河北、河南和大多数西部矿区存在酸性、自燃煤矸石山问题。
表1.2 全国煤矸石产量分布及其质量情况
1.2.2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情况
自“八五”以来,我国煤矸石的利用迅猛发展,利用率逐渐上升,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方法越来越多,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煤矸石的年产量为3.2 亿t,综合利用率为52%。针对煤矸石资源的综合化利用方法可以分为回收利用、复垦利用和工程利用三类。
(1)利用煤矸石发电。以煤矸石作为燃料进行供热和发电,减少煤炭的使用。
(2)生产铝和硅酸盐产品。煤矸石中Al2O3 的含量较多,部分含量大于30%。用煤矸石作为原材料生产铝和硅酸盐产品,*大程度地利用煤矸石中的金属氧化物,是绿色有效的回收再利用途径。
(3)生产植物肥料。植物生长所需的Zn、Cu、Mn、B 等微量元素,在煤矸石中占15%~20%。析出煤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加工成植物所需要的肥料,将煤矸石变废为宝,增加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环境(王鹏涛,2019)。
(4)制砖。以煤矸石为原材料,或添加少量的黏土,经过简单的加工制成煤矸石砖,其性能及加工过程同普通砖基本相同。
(5)生产轻骨料。高温条件下煤矸石中的金属氧化物及碳酸钙等将会发生分解,溢出的气体使原料形成空隙结构,体积增大。因此,煤矸石可以通过加工工艺制成轻骨料。
(6)生产空心砌块。空心砌块以煤矸石为原料,掺以磨细的生石灰和石膏等,通过振动成型和蒸汽养护工艺制成。
(7)生产水泥。用煤矸石替代部分或全部的黏土,生产的水泥质量高且稳定。根据不同类型的煤矸石可以生产出性能不同的水泥。
(8)生产石棉。以煤矸石、石灰石、萤石等为原材料,通过不同的比例配比,经高温熔化、喷吹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雷建红,2017)。
(9)生产净水剂(AlCl3 6H2O)。利用含铝量高且含铁量少的煤矸石,经过焙烧、酸浸等工艺使晶体结构发生变化(雷建红,2017)。
(10)生产水玻璃。利用煤矸石中含有的Si2O 与液化烧碱进行反应可制成水玻璃。
(11)充填复垦材料。煤矸石充当填埋的材料,用于充填塌陷地、天然沟壑及坑塘洼地等的复田。
已堆存的煤矸石山通过改善矿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材料及绿化、美化煤矸石山,达到优化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目的,增加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1.3 煤矸石的危害
(1)对矿区大气环境的污染。煤矸石在挖掘、运输及堆放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粉尘悬浮在大气中,粉尘中有害的元素随着人们的呼吸进入体内,危害身体健康。空气指数降低,温室效应加剧,容易形成气候异常。另外,煤矸石山的自燃过程也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2)对矿区水体的影响。下雨时空气中及煤矸石山中的有害元素和水一起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若周围的居民食用被污染的水,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甚至危害生命健康。
(3)对矿区土壤的损害。煤矸石对土壤的危害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量煤矸石的堆积侵占较大的土地面积,使绿化面积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煤矸石中含有大量有害金属元素,有害元素通过降雨、降尘渗入土壤中,破坏土壤环境,使一些微生物无法生存,造成生态失衡;土壤的养分受到破坏,农作物中也含有有害重金属,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而且直接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4)对矿区景观的破坏。煤矸石多为黑色,自然景观效果差;严重破坏空气环境及土壤环境,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5)对生命财产的危害。煤矸石山坡度较大,极易发生滑坡,形成泥石流。煤矸石山自燃发生爆炸,也会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6)放射性污染。煤矸石与空气接触后,在空气中析出岩体内的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一旦超过本底值,将会造成辐射污染(李鹏波,200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