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擎旗传薪:我是红色基因传承人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142183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聂清 · 主编

女,1965年3月生,汉族,籍贯江苏江阴,硕士研究生,副教授,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参加工作,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展开
精彩书摘
  《擎旗传薪:我是红色基因传承人》:
  作为一名新上大学子,我最感恩的是邓中夏先生,因为他是上海大学办学正规化的奠基人。邓先生上过私塾,并且于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他在李大钊同志的熏陶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这种先进的思想带到了上海大学。他制定了《上海大学章程》,出色地处理和完成了大量的行政工作,还关心和帮助了许多青年学生,为革命培养了年轻的人才。在他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他自知敌人会加害于他,就给党中央留下了遗书:“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他生得浪漫,死得雄壮,为党和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
  在这本书中,我还看到了很特别的两兄弟,他们之间不仅有着亲情,更有着真挚的革命友情,他们就是瞿秋白、瞿景白兄弟。瞿景白是瞿秋白的三弟,自幼跟着母亲读书识字,接受启蒙教育,并且在哥哥的影响下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头叫喊口号,鼓励同学们前进:“同学们,前进呵!”“同学们,勇敢些,前进呵!”在五卅惨案后,他不幸被捕,但他在面对会审官的刁难时,表现得不卑不亢、敢于斗争,展现了新青年血气方刚的精神面貌。无论是在捕房内,还是在荷枪实弹的列强面前,瞿景白都表现出了中国学生的无惧无畏。这同他在租界会审的审判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是一致的。与瞿景白同志的热血不同,瞿秋白同志主要在上海大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认为,当时上海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切实社会科学的研究,二是形成新文艺的系统。同时,他也依据这一设想为上大规划了未来发展的蓝图。瞿秋白同志在上海大学主要担任教务长一职,他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开设讲座教育教职员和学生,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他还热情地参加学校的日常活动。他一边任教,一边参与革命,对抗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统治。他被敌人迫害的那一幕尤为悲壮。试想一下,一个七尺男儿,高唱着《国际歌》坦然走向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盘腿而坐,从容就义。那场景代表着正义,也代表了千千万万为革命英勇就义的英烈们,我们向他们致敬,我们向他们学习,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除了在上海大学工作的教授,学生中也有为革命奋斗的佼佼者。其中,坚持以笔为枪的学生斗士崔小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在学校时就整理瞿秋白、萧楚女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在上海大学的演讲稿,同时他也是学生中的笔杆子,发表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他多次被反动派搜捕,甚至被抓进监狱,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他打击反动势力的决心,他随后还参加了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我看到他的事迹时,我就联想到了如今的我们。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是有满腔热血的时候,正是能为祖国贡献自己青春的时候,不应该再做与世无争的“佛系”青年,而应该积极上进,向先辈学习。只要每个人都能发出点点星火,终能形成燎原之势。我们很幸运,享受着先辈辛苦打拼积攒下的红利,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也许会彷徨,也许会迷茫,但当我们真正为时代发声,为梦想拼搏时,我们就是奔涌的“后浪”,就是追随前辈脚步的“后浪”。
  青年时的马凌山先生也是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一名学生。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编写了一本《孙中山先生年谱》,里面提到孙中山先生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不仅仅是将这句话刊登在杂志上,更是用心记住了这句话,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他的志向。他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深受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教诲。在社团活动方面,他作为新一届社务委员会的委员,积极为《新群》撰稿,宣传革命思想。他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在不同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作品,以此来抨击帝国主义反动派,他也因此被称作上海大学学生中的“笔杆子”。他也许是平凡的,却不是平庸的,他也许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是由于他坚定的意志和长期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反观我自己,我发现自己应当抓住一切可以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些课时更要认真,不断提高自己思想的深度和思维的宽度,并且用先辈的事迹不断激励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这本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烈士。比如牺牲在武昌城下的北伐英雄曹渊同志,他先前由于参与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后来进入上海大学成为一名旁听生并考入黄埔军校。他在武昌城下发誓要与敌人决一死战,最后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了武昌城下。还有“我生自有用,且将头颅击长空”的王环心同志。他家原本是地主家庭,但他很早就摒弃了这一阶级属性,接受新思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经过实际的锻炼后,他出版书籍和诗集,担任学生会重要职务。在敌人要求他写自省书时,他挥笔写下了“我生自有用,且将头颅击长空”的豪迈诗句,他遇难时年仅26岁。这些英雄都有着无比感人的事迹,也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
  ……
展开
目录
一、致敬上大
百年英雄岂孤独——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血液里流淌的红色秘密
中华民族的“笔杆子”
英烈聚上大,星火传中华
溯源
我们永远是海上最前沿的红舟
淬英雄之心,铸青年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宣扬革命精神
忆风雨飘摇中的红色基因,悟新时代的家国责任
百年后的时空穿梭
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
红色学府,百年传承
小人物,大情怀
传承之星火
红色的流传
奔涌在同一条红河中
追溯,缅怀

二、珍惜当下
红色星火永流传
逆风执炬,星火相承
矮纸斜行闲作草,我与先辈话心得
百年飘摇红烛泪
红色学府薪火传,青年学子及后尘
铭记并践行
且将头颅击长空
以青春意气书时代华章
心系家国,殊深轸念
一片丹心,在今在朝
青年志于国家强
忆往昔英豪壮举,看今朝吾辈复征程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流少年
以青春之我谱写时代篇章
上大英雄魂,我辈必传承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英雄风采
……

三、奋斗未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