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代表着当今世界的顶尖水平,无论是在社会文化还是学校教育制度上,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都有很多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
1.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创新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灵魂,为了确保这一办学理念能够落实,美国研究生教育依托一种完善的培养机制来加以保障。
(1)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强调博学
美国研究生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着重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知识面的广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格罗吉姆斯认为:具有较宽广和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高级科学技术人员是极为重要的,这为他们进一步成长打下了重要基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美国各研究生培养机构普遍重视基础课在培养计划必修课中所占的比例,鼓励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基础课程,不设最高学分限制。
(2)重视知识的融合
美国教育界认为,跨学科研究是最容易实现创新的地方,跨学科学习本身可以冲破传统束缚,有利于研究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美国高校特别重视研究生的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研究,特别重视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为此,许多院校都设立了跨学科奖学金,鼓励研究生积极从事跨学科学习和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美国大学对传统的课程内容、学科结构等进行改革,成立了许多跨学科研究组织。例如,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学习和记忆中心等34个跨学科研究机构,并成为研究生从事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基地。
(3)学制灵活,适应性强
为了增加学制的灵活性,美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普遍实行学分制管理。在学分制中,除了必修课之外,研究生必须按照最低学分要求选修与本学科或本研究相关的课程。选修课的学时比例往往都高于必修课的比例。此外,研究生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研究时间。据统计,在两年的硕士课程期间里,研究生的独立研究时间为108个学时,是上课时数的两倍。这种充满弹性的学制为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对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更有利于研究生的学术创新。
(4)鼓励研究生广泛参与各种科研实践活动
首先,把学术型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看作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导师组织的科研活动,甚至让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加并承担大量国防科研任务和符合国家需要的重大科研项目。其次,创造条件让研究生以助教、讲师或助理研究员等身份参与学院或研究机构的科研教学工作。再次,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种学术会议,经费大多由导师资助,会议论文可以作为学术成果。最后,实行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导师积极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让研究生在实习或学习过程中及时把握社会需求,更有利于做出创造性贡献。
2.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
美国研究生教育代表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在紧紧围绕创新这一核心理念上,美国研究生教育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形成了以下特点:
(1)重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
为了提高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中的主导作用,美国研究生培养机构普遍实行个体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导师制度。新的研究生入学之后,首先要为其确定一位专业指导教师,然后还要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类似于我国的导师组,成员通常由3-5名不同专长的教授组成,组长由研究生的专业导师兼任。研究生的学习计划首先要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讨论拟定,提交指导委员会通过后再实施。研究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向自己的导师请教和探讨问题,也可以随时找指导委员会的任何一名教师询问问题或交流,委员会的教师则把学生的咨询视作是一种荣誉和自豪。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这种导师结构从师资上确保了研究生可以拥有合法而宽广的知识来源渠道以及接受不同学科背景和学术思维训练的机会,是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性举措。
指导委员会平时还要检查学生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组织考试和负责最后的论文答辩,并决定是否推荐授予学位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往往在入学一段时间与老师有了相当的接触之后才确定指导教师,而且实行双向选择制度,如果研究生在论文撰写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对导师的指导感到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更换指导教师的要求。这种灵活性也保证了导师可以因材施教地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
(2)非常注重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特点就是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核心特点体现在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各个方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