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贾志刚说春秋之六 圣贤本色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9502295
  • 作      者:
    贾志刚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说春秋》足足七卷,全景描述了整个春秋时代。目前已经出到第六册。足够令人惊艳,作者的卓尔不凡的笔法和异乎寻常的视角常常令人“眼前一亮,或者眼前一黑”,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书中字里行间的叛逆和嘲弄,使得《说春秋》的颠覆味道十足。 本书就是其中的第六册。主要讲述了春秋时代的圣贤者们的故事。通过本书,你可以看到如此理解: 什么是贤人?贤人就是在保全性命和家族的前提下,还能帮助国家苟延残喘的人。所以,贤人创造办法。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连自己的前途都看不到在哪里,却能为世界的未来殚精竭虑的人。所以,圣人产生思想。有权力的人用权力说话,没权力的人才用思想说话。这是思想的光荣,也是思想的悲哀。
展开
作者简介
贾志刚,著名体育记者、体育评论家、非著名小说家、非知名剧作家。著有非主流长篇小说《无间盗》、《侠义无道》、《副处长》、《奔向地狱》、《公元5678》等,涉猎官场、武侠、历史、悬疑、科幻等多个领域。
其中,《无间盗》(原名《侠兄盗弟》)入围首届温世仁武侠小说决赛。在中国台湾进行的决赛评选中,被所有评委以“打着武侠反武侠”直接垫底。巨著《侠义无道》至今拒绝出版中。
著有电视剧本《山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一章 反战精英
“大哥,你当国君吧。”
“那怎么行?老三,爹指定了你啊,还是你当。”
“我不当,大哥,你当。”
“非让我当,我闪。”
“你闪,我也闪。”
商朝(约前1111年)末年,孤竹国(今河北境内)国君的大儿子伯夷和三儿子叔齐双双放弃君位,出门当犀利哥去了。
老大老三走了,便宜了老二。
兄弟两个一打听,说是西边的周国(今陕西境内)是个尊老爱幼的国家,于是前往投奔周国。来到周国的时候,恰好周文王去世,周武王率领着周军出发讨伐商纣王。
伯夷和叔齐不顾一切,拦住了周武王的战车。
“父亲死了你不埋葬,还要出兵打仗,你不孝啊。以属国‘而攻打商王,你这是不仁哪。”伯夷叔齐两兄弟同声斥责周武王。
周武王一看,这哥俩哪个单位的?竟然敢指责我?
周武王不高兴,身边的卫士就要动手杀人了。
“算了算了,不就俩犀利哥吗?赶走他们就行了。”姜太公懒得节外生枝,于是哥俩被赶到一棵大槐树下凉快去了。
反战精英
两位犀利哥从此四处奔走,宣扬和平,反对战争。
伯夷叔齐,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反战人士。
等到周武王征服了商朝,就到了周朝。
两位犀利哥耻于做周朝人,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用《史记》的话说:义不食周粟。于是,躲到了首阳山上,采薇而食。薇是什么?野豌豆。虽然说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不含农药不含避孕药不含色素不含防腐剂,可是营养是不够的。
两个犀利哥吃野豌豆吃得一脸豌豆色,可是矢志不渝。但是,没过几天,就这野豌豆也没得吃了。野豌豆采完了?不是。是有人告诉他们:“这野豌豆啊,也是周朝的了。”
怎么办?兄弟两个没得吃了,什么也没得吃了,因为什么都是周朝的了。
在饿死之前,兄弟两个编了一首山歌,歌中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简单翻译:登上西山采豌豆,以暴易暴不讲理。古来先圣都没了,我们活着没意义。
最终,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战人士就这样饿死在了首阳山。
不食周粟,以暴易暴,伯夷叔齐兄弟俩用他们的生命贡献了两个成语。
首阳山在哪里?争议不断。甘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都有首阳山,都说兄弟俩饿死在自己这里。
如今要是山上饿死两个人,都恨不得偷偷扔到邻省去。为什么伯夷和叔齐饿死了,大家都要争呢?因为伯夷叔齐兄弟不是普通的犀利哥,他们是圣人。
孔子对伯夷兄弟推崇备至,《论语》中赞颂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韩非子也说:“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不过,韩非子认为这哥俩也是两个最没用的人,因为他们不能用威胁来驱使,也不能用利益来引诱,所以他们不可能为君主卖命。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
历史上,赞誉伯夷叔齐的文章数不胜数,不再罗列。
孟子后来将伯夷叔齐命名为“圣之清者”,简称“清圣”,不是“情圣”。从那之后,伯夷就成了儒家的四大圣人之一。
不过,对于伯夷叔齐的感人事迹,司马迁似乎不以为然。
虽然司马迁将伯夷叔齐排在了《史记》列传的第一位,可是话里话外都是讽刺。不仅讽刺这兄弟两个,顺道还讽刺了孔子;不仅讽刺了孔子,顺道也讽刺了现实。
在记述了伯夷叔齐的那首山歌之后,司马迁随即写道:“由此观之,怨耶非耶?”意思就是孔夫子你不是说他们求仁得仁,所以死得无怨无悔吗?可是他们的山歌里我们听出来怨气了哦。
在《伯夷叔齐列传》的最后,司马迁写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简单理解:伯夷兄弟虽然很贤,可如果不是孔夫子极力吹捧他们,哪有这么大名气?一般小老百姓,就算你也很贤,没人吹捧你,有个球用?
司马迁在《伯夷叔齐列传》中还发表了一段不著名的感言,必须要拿来说说。为什么必须要拿来说说?因为这段话太不著名了。
先看原文: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
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
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
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竞以寿终。是尊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
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
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简单解释:有人说:“天道很公平,常常照顾善人。”如果伯夷叔齐是善人的话,怎么就给饿死了?上面那句话不就是放屁?孔子七十多个得意弟子,颜回是最受
展开
目录
第二○一章 反战精英
第二○二章 古墓丽影
第二○三章 强盗理论
第二○四章 和圣落墓
第二○五章 情圣出马
第二○六章 叔向遇险记
第二○七章 子产升官记
第二○八章 夹缝中生存
第二○九章 子产面临的抉择
第二一○章 延陵季子
第二一一章 占星算卦
第二一二章 子产执政
第二一三章 权术运用
第二一四章 言论自由
第二一五章 政治家的阴谋
第二一六章 叔向的痛苦
第二一七章 史上最牛钉子户
第二一八章 大火并
第二一九章 山东人在湖北
第二二○章 鸟飞狗死
第二二一章 丧家犬恶斗地头蛇
第二二二章 太子晋
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谁?
第二二四章 史上最牛音乐发烧友
第二二五章 知音
第二二六章 中央要乱了
第二二七章 世间本无鬼
第二二八章 正直是正直者的耗子药
第二二九章 流氓律师
第二三○章 激流勇退
第二三一章 无射是个钟
第二三二章 中央战争
第二三三章 二桃杀三士
第二三四章 解读和谐
第二三五章 栽赃、分赃、分赃不均
第二三六章 破解史前文明
第二三七章 说人坏话孔子挨骂
第二三八章 神医扁鹊
第二三九章 王良和伯乐
第二四○章 中国首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