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预后控制医学
0.00     定价 ¥ 8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92559
  • 作      者:
    刘荣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1章预后控制医学概论
  第一节预后控制医学理念
  一、预后控制医学的提出
  在大数据爆炸、信息密集化的今天,尽管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带来了错综复杂的数据和更多的优化方案,推动着医学在不断前进,提高了疾病的诊疗水平,然而每一位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分子基因和生理病理方面均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大数据带来的信息无法像万能公式那样为每位患者提供*优的诊疗方案。人类基因组计划使基因检测进入了临床实践,让原来离我们很远的基础医学能够迅速实现转化,基础医学的成果能够快速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实现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精准医疗应运而生。精准医疗是在基因组、蛋白质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的前提下,将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进行充分的交叉应用,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对疾病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诊断,预测疾病的发展,对疾病风险进行预测,在治疗过程中更为微观地观察疾病和患者的变化。
  从诊断角度看, CT、磁共振成像(MRI)和 PET-CT的出现可以使医师从影像学上更为准确地识别患者的病灶,而循环肿瘤细胞、 ct-DNA、基因检测等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更为精准、全面地认识肿瘤的动态变化,甚至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在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面,通过对患者肿瘤基因序列的分析,个体化绘制每位患者的分子基因图谱,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致病的分子、基因类型,找到肿瘤的驱动基因,从而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这种方法改变了对既往肿瘤治疗的思维模式,根据基因分析结果,通过识别出患者是否具有靶向药物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将患者和药物进行精准匹配,肿瘤研究中的“篮子试验”就是将药物用于具有相同分子靶点的不同类型癌症的患者,治疗中只考虑患者肿瘤的分子靶点,而不进行癌症类型的区分,这就是经常所说的异病同治。由于存在肿瘤异质性,在靶向驱动基因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耐药,在当前的医学时代,干预者可以通过超深度测序、循环 DNA检测找到致命的亚克隆,从而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通过对诊疗的全程控制,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
  近年来,随着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强化学习的发展,以及海量数据、图形处理器( GPU)芯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涌现,人工智能获得了突破性的归纳推理和决策能力,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人工智能低成本、高效率、能够极大提高生产力的特点,若能将其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则有可能缓解医疗资源缺乏、分布不均与人们医疗需求逐渐提高的矛盾。其实,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目前已经出现了曙光。
  在院前管理阶段,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范围的个人健康数据监测及个性化、广泛化的健康管理,实现早期疾病风险预测和风险干预,突破现阶段医疗人力缺乏的障碍,降低大规模疾病暴发的概率。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技术、机器学习、自动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借助高效的医学影像和病理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实现对医师的赋能,提高诊疗效率,降低误诊率,从而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临床医师诊疗水平不同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诊断结果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阶段,人工智能也可通过虚拟助手和智能康复器械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实现患者的及时随访和康复训练指导。此外,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大幅缩短新药的研发时间,节省药物研发成本,并且能够高效验证多种来源的非结构化健康数据,实现患者与临床试验的快速匹配,提高新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速度。
  在大数据、精准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医学获得了飞速发展。当前,在诊断和治疗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装备,以及各种各样的新疗法,使得既往按治疗手段分科的弊端逐渐呈现:容易陷入各自为政、故步自封的困境。医学的*终目标是维护患者的健康,实现患者的*优预后,而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只是医疗干预的协助手段,实施的主体仍然是医疗干预者,因此我们提出预后控制医学的理念。
  二、预后控制医学的概念
  预后控制医学是预后控制概念在整个医学领域的延伸。预后控制医学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择优干预者、干预手段、干预时机及其*佳组合,预测并控制疾病风险,以实现预后全程*优。预后控制医学强调在传统医学诊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技术,在诊疗中实现干预者的客观评价、干预手段的有机组合、干预时机的优化选择,从而更好地完成疾病风险及时预测和有效控制,*终实现患者的*佳结局。预后控制医学是将医学发展科技的*新理念与现有医学体系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不断提高诊疗效果、实现患者*大获益的临床需求。干预者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预后控制医学理念贯穿临床诊疗的各个方面,才能实现*高效的疾病风险管理和*优化的患者预后。
  三、预后控制医学的特征
  1.时代性.随着现代医学科技飞速发展,一些创新的诊疗方法与技术呈井喷式发展,这些高科技诊疗方法不仅给医学带来了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同时也对当前的诊疗理念提出了挑战。预后控制医学在新时代下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理念应运而生,其来源于预后控制外科的延伸与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完整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法的产生,并在疾病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多个方面实施临床干预。干预者需要将预后控制的理念完整、适时地贯穿临床诊疗的各个方面,以有助于重塑既往的诊疗过程,为实现预后*优结局保驾护航。预后控制医学是不断发展完善、与时俱进的,是适应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是利用不断更新的先进科技成果来服务患者,从而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治疗需要。
  2.网络性.预后控制医学所蕴含的理论体系有别于当代医学决策体系,当代医学决策是由循证医学和多学科团队协作 (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组成的二维干预决策体系,而预后控制理念指导下的临床决策则不完全相同。预后控制理念是更深层次的高维度决策体系,是一个结合多种干预信息、内部相互协作的体系,预后控制强调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方法,打破传统的干预者、干预手段和外科患者的三方博弈关系,通过其纽带作用,将原有的三者结合为一个新的整体,提升彼此的交互效率,其中也包含循证医学和成熟的多学科团队。高维的网络决策体系有利于优化干预全局和预后全程,且有利于针对明确目标采取协同预后控制,通过优化新的生产关系创造出新的生产力。随着医学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预后控制理念也在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这就要求预后控制理念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成果来服务患者、造福患者。
  3.预后控制性预后控制是一种以预防为主、提前进行控制的理念,其蕴含着高危预警、积极应对和主动干预的思想,其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以肿瘤的治疗为例,在治疗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预后控制医学概论 001
第一节 预后控制医学理念 002
第二节 预后控制医学的方法论 007
第三节 预后控制医学的价值和意义 016
第2章 大数据时代的预后控制医学 021
第一节 医疗大数据时代 022
第二节 医疗大数据分析 026
第三节 大数据技术在预后控制医学的应用 031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下预后控制医学的挑战 038
第3章 预后控制医学中的人工智能 045
第一节 医学人工智能 046
第二节 智能疾病健康管理 049
第三节 智能医学影像识别 053
第四节 智能临床诊疗决策 057
第五节 远程、智能化机器人手术 061
第4章 预后控制医学中的数学建模 068
第一节 数学模型与医学 069
第二节 数学模型与预后控制医学 074
第5章 预后控制医学中的循证医学 088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089
第二节 临床医学中的循证医学 091
第三节 预后控制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关系 096
第6章 预后控制医学中的精准医疗 106
第一节 精准医疗的定义及特点 107
第二节 精准诊断 112
第三节 精准治疗 123
第四节 精准医疗对于预后控制医学的意义 142
第7章 肿瘤的多元饱和治疗 153
第一节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154
第二节 多元饱和治疗模式 156
第三节 典型病例 163
第8章 预后控制医学与卫生经济学 177
第一节 预后控制医学下的医疗需求供给 178
第二节 预后控制医学下的成本获益 185
第9章 预后控制医学下的疾病全程管理 196
第一节 健康宣教 197
第二节 健康状态监测 199
第三节 疾病干预 204
第四节 随访复诊 21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