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草莓第一县:东港市草莓产业发展史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653543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承颜,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4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辽宁省东沟县长安镇农科站技术员、东沟县农牧业局人秘股股长、局长助理、副局长、东港市农村经济局副局长、东港市商业局(服务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务,现任东港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东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兼)、四级调研员。


李柱,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6月出生,1998年8月参加工作,高级农艺师,曾任东港市农村经济局党政办公室主任、东港市农业信息中心主任、东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等职,现任东港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兼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谷军,男,汉族, 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国家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原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常务理事、丹东市首届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曾责任组建东港市草莓研究所、东港市草莓协会、丹东市草莓专业技术研究会并任东港市草莓研究所所长、兼任丹东草莓专业技术研究会会长、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现为辽宁省东港市政府草莓产业科技顾问、辽宁省和丹东市老科协理事、东港市老科协副会长。1984年开始从事草莓科技工作。研发推广草莓新优品种、种苗脱毒、反季节栽培、土壤消毒、硫磺熏蒸防治白粉病、有机生产等20多项先进技术,主持育成“红实美”、丹莓一号、丹莓二号草莓新品种,最早引进“红颜”、“章姬”等国外品种,曾经到日本、俄罗斯、西班牙、美国、葡萄牙、朝鲜、意大利等国家草莓技术考察交流与指导。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
  二、发展生态草莓产业
  生态草莓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草莓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生态草莓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效益和无污染。发展生态草莓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草莓的安全性,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东港草莓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东港草莓产业发展后劲。东港市生态草莓产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合理利用和增值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自然能与生物能的转换效率,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已经凸显生态草莓业发展态势。
  但是,在过去一个时期内,东港市个别农户和企业草莓生产农药化肥超量使用、园区规划建设土地利用率低、温室建筑坐向和间距不科学、园区排灌水设施等不到位、生态环境调控能力较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只在小范围的耕地内进行生态草莓生产,显然是不协调的,必须以强大的生态建设与改善为依托。东港市随着生态县(市)的建设。以良性生态环境竞合为现实抉择,紧扣草莓生产市场需求,总结草莓种植的有效经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除农药管控、化肥减量、地膜覆盖、温室培养、无土栽培等常规技术外,应用一些环保新技术,必将促进生态草莓业的发展。
  三、发展可持续草莓产业
  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东港草莓产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使东港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东港市地貌特点北高南低,北部多为丘陵壤土,南部多为平原草甸土;气象特点北部山区冬冷夏热,降雨偏多,而南部地区四季温差相对较小,乡镇之间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乡镇要根据当地实际,充分吸收农民草莓种植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多样技术类型,布局草莓生产,保证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到2019年,东港市广大农民正在由社会农民向产业农民转型,草莓生产、加工及其他链条产业齐头并进,本地和外地企业或个人在东港市投资建设草莓园区和深加工工厂等,全市基本上完成了草莓产业化转型。草莓生产资源基地化与园区化、草莓产业链条多元化的新型产业形态已经呈现。域内草莓产业集约化、高端化、专业化、休闲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在兴起,东港市草莓产业正在朝着发展可持续目标迈进。
  四、发展草莓文化观光产业
  观光草莓业的发展,不但能有效地拓展草莓产业的生态、科普、社会、文化、旅游等功能,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为农村增色,为旅游增值,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旅互动发展,提高人们幸福指数,加快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由于观光草莓是以农业生态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经营模式,因此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兼具,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兼备,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兼有。
  草莓文化观光为游人展现了全新的观光感受,游客置身于此,既可观赏,又可品尝和购买草莓,吃特色农家饭,购买农副土特产品等。游客参与采摘生产实践活动,体验生产实践的乐趣,尽享劳动、丰收的喜悦。草莓观光旅游不仅是游、食、住、购、娱等休闲活动场所,更是学习生态环保知识、农作知识及草莓生产高新技术知识的趣味课堂,达到增长草莓知识的目的。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