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胡安良文集
0.00     定价 ¥ 54.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5062662
  • 作      者:
    胡安良
  • 出 版 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精彩书摘
  孔子原来打算把身后之事委托给子贡、子路、颜回三人,如果他们手足肱支,同心协力就可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兴周礼之绝业,未料颜回竟先期而去,这岂不令孔子感慨心酸,悲号仰天:天难道要抛弃我吗?
  古时有五尊:“天地君亲师”。老师被列入与天、地、君、父等同之列,所以旧时拜师都要行跪拜之礼,对老师极为尊崇。目前有人提出,在传统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是主从型的,体现着师道尊严。教师的形象总是可敬可畏、不可侵犯、不易亲近的。但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和思考型人才,必然需要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们打成一片,拉近彼此的距离。这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理念。
  老师有可能被尊敬,也并非不可能被怨恨。这就要看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是否有真正的帮助。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给学生解决疑难,对学生的成长漠然视之,学生能不怨恨老师吗?
  自古以来,教师在社会上都具有崇高的地位。然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随着商业化意识的增强和各种潜规则的横行,一些教师师德下滑成为可怕的事实。于是,教师的社会形象不断被损毁,而社会地位也是每况愈下。
  这里就有一例:河南省信阳市某中学一女学生课堂违纪,突发声响,男老师规训,女生回骂,进而引发男老师和女学生互殴。
  在理想的图景里,师生关系是在权利平等、地位均等的基础上教学相长。然而,在人际关系干燥化的转型时期,师生之间的摩擦、纠纷和冲突频繁。作为社会互动失衡的产物,“师生互殴”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当下不良社会心态的一个缩影。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对学生动辄愤咤,是教师情绪失控的表现。一个对本身引导能力自信的人,不会声色俱厉地开展“激情教育”。“师生互殴”的冷峭与冰檗,并不是师生在体力上的较量,而是双方在权利上的失衡。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下,少数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斥与惩罚。不论是将教育暴力的性质模糊化,还是将“严师出高徒”的行为崇高化,都难以遮蔽强蛮管理的客观事实。
  作为当下一种不良的社会心态,暴力在本质上是为了炫耀武力。暴戾情绪的弥漫,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原始的丛林社会,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当老师和学生都对彼此失去了基本的尊重、信任和认同,当双方都对规则意识缺乏应有的敬畏,“用拳头说话”就成了一种意气之争、利益博弈的手段。
  法国作家司汤达曾说:“只要一轻率,人就会变得糊涂”。这名男老师的轻率与糊涂,就在于缺乏坚定的教育信仰和人生追求。从工具理性上讲,高高在上、简单粗暴、强力控制的“暴力育人”,固然吓眉唬眼,对学生进行了惩罚,还能起到“杀鸡做猴”的示范作用。可是,从价值理性上讲.“师生互殴”背离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初衷,起不到“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
  针对受教者材质的不同,要施以不同的教育。程颐、朱熹都说:“孔子教人,因材施教。”
  有人说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学而优则仕”。读好了书就可以做官。因而指责孔子宣扬“读书做官论”。他经常向学生灌输读书做官的思想,鼓励、推荐他们去做官。这是由于忽视词义的时代色彩而造成的误解。在《论语》的写作年代,“优”的基本词义是“有余”,不是“优良”,“仕”的古义是“做事”,不是“做官”。因此“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正确解释是:“做事了,有余力要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要去做事。”
  其实,直接提出学习是为了做官的,是《学记》:“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在开学时就提醒学生,学习是为了做官,管理国事。
  孔子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各从其志,做官只是一个重要选项。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设教。孔门弟子分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和政事实是同一事。所谓言语,是指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外交活动。文学殿四科之末,侧重在书本方面的学问。可见孔子教学生,注重在德行、言语、政事三科。德行一科,并不排斥言语、政事,只是强调不急求获得职位,不苟且依附,被权贵者所收容接纳。虽然本身抱有从政才能,但没有施展抱负的正当机会与环境,便不轻求从政。
  孔子门下人才聚集,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年龄、出身和性格也各不相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曾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关于这七十余人的事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虽有记载,但颇为简略,有的仅存姓名。《论语》中关于这些孔门弟子的言行虽也有一些,却大抵也只集中于少数人物。因此七十子中有根有苗的不过二十人左右。
展开
目录
上篇
传统文化与国学
治国之道
修身之道
教育之道
交友之道

下篇
“技进乎道”与世情
庄子“外化而内不化”的处事原则
镂月裁云话“炼字”
用幽默来滋润生活
“曲则全”思维与柔性表达
庄子幽默风格成因论
常态适然
守住根本
庄周梦蝶
存道尊生
抱瓮老者与数码青年
善恶相生
“得心应手”与现代劳模的创造性火花
常从疑处悟书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