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当代客家散文选》:
赖丹,连城县人,原名赖肇增,曾用笔名碧波、如川、振之、彤云等。地专级离休干部。原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中华诗词协会理事,闽西作家协会、闽西文学院顾问。传略收入《中国百科专家人物辞典》等多种辞典,诗词作品编入《中华当代诗词名家大典》等多种诗词专著。著有诗歌散文集《闲啸集》、文艺随笔集《艺窗琐记》等。1943年起,在进步刊物发表大量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杂文等,后赴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文化服务团返闽,派驻连城军事代表团任文教组组长、连城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教育行政、教学和编辑工作。
夕照晴峰
赖丹
最近收读杜埃同志题签寄赠的《杜埃自选集》,展阅之余,不禁浮想联翩,35年前在香港晤叙话别时的音容笑貌,又明晰地浮现在眼前。
1948年夏,我通过黎丁同志的书函介绍,同张垣一道先后飞赴香港,找到香港《野草》杂志主编秦似。当时杜埃已经接编原由夏衍同志主编的中共南方局领导的《华商报》的《茶亭》副刊。有一次秦似同志亲领我和张垣两人到《华商报》编辑部拜会杜埃同志,他当时三十开外,穿着朴素,和蔼亲切地微笑着和我们握手说:“你们两人是福建的作家,我们是同乡。”对两个文学青年的盛情赞誉,使我们自感汗颜。但这也表现了杜埃的谦逊宽厚,使我们觉得毫无拘束、轻松自如。我说我们两个是闽西人,不知您贵乡何处?何以认起同乡来了?他哈哈大笑说:“我是广东大埔人,我家乡的韩江就源出汀江,我们同饮一江水,难道还不是同乡吗?”我们听了都恍然大悟。杜埃的热情接待,使我们更感到亲如一家。之后,虽各有所忙,见面不多,但稿件的来往却更频繁,我们也受到他多方的关注和扶植指导。1949年8月,我和张垣由杜埃转介访晤也在《华商报》工作的张兆汉同志,随后就参加黄明同志率领的福建文化服务团返闽工作了。我们走后,杜埃随即到东江解放区,后来参加解放广州的接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期担任广东省委委员、省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等职。在“文革”动乱期间,他备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粉碎“四人帮”后,杜埃在工作余暇,重新焕发创作青春,我们也恢复通讯联系。虽然阔别30多年无由晤面,彼此相貌都记忆不清了,但说起我们的名字,他还深烙脑际,没有忘却。一个文艺前辈对早年后进文学青年的热情关怀仍一如既往,情殷意切,溢于言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杜埃曾出版过由茅盾同志写序推荐的中篇小说《在吕宋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易名《丛林曲》重新出版。他写小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绘出一幅幅海外异域的风情画与风俗一.写散文文笔清新,流丽细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写评论杂文,笔锋犀利,见解精辟,论证推理,严密精确,富有说服力。他著作甚丰,除小说集外,散文集有《乡情曲》《不朽的城》,文艺评论集有《论生活、创作和艺术规律》等。
最近几年,他摆脱了行政职务,从事长篇小说三部曲《风雨太平洋》的创作。近接来信说:第一部将由北京、广州两地出版社同时出版,其中个别章节,已先由《羊城晚报·花地》副刊选载。我读过刊出的《卡琳娜姑娘》,那清丽的文笔,再现了东南亚的异域情调和旖旎风光,以及赞颂了参加地下斗争的侨民的英雄儿女,有引入入胜的艺术魅力。第二部也于国庆35周年前在广东增城朱村他长期扎根的生活点脱稿誊清,即将付梓。并拟于今年准备到福建的厦门、泉州、福州等地补充材料,撰写第三部。
杜埃从学生时代起就爱好文艺、从事写作,后来参加左联广东分盟和地下党,以及海外的地下工作斗争,仍笔耕不辍。最近虽年近古稀,但伏枥千里,壮心未已,勤耕艺苑,硕果累累。夕照晴峰,霞光闪烁,使我们深受鞭策和鼓舞。
可遇又可求
赖丹
历代文人学者流传一句至理名言,说一篇好文章的出现“可遇而不可求”。这的确是掌握了艺术规律的经验之谈。“可遇”,是文章里的神来之笔,或一般认为神思妙悟的灵感触发出来的传诵千古或称誉一时的警句名言。如唐朝年青辞赋家、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绝妙好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崔颢著名律诗《黄鹤楼》中的一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曾使一代诗仙李白叹为绝响。
既然“可遇”,为什么又“不可求”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诚然,这—说法是鲜明阐释了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高级思维活动的虽不神秘但并不简单的象征喻指,是对一些艺术作品的珍贵成就的高度赞扬。事实上,任何文艺杰作的成功,是在“可求”之中才能遇到的。如果都“不可求”那就永远也不能“可遇”了。例如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著名诗篇《致谢尔盖·叶赛宁》的开头一行,改了12次才算如愿以偿,这就是一种执着的热烈追求。
最近收到聂绀弩同志题签惠赠的《散宜生诗》,拜读之后,不仅对其哀悼冯雪峰、邵荃麟、孟超等文艺界战友的挽诗感到情真意切,恳挚动人,特别对其一组评价古典小说及对《红楼梦》中人物和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品评诗赞,更令我击节叹赏。那是精湛的文学素养及慧见卓识的高度结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