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精神、美学精神与生活哲学的融通
——谈谈李进祥的小说创作
◎李建军
在读了李进祥的小说之后,我有很多话想说,因为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作家应该具有培养人们内心的一种高贵,以及那种善良的对人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并且负有从精神上把人们提高的使命。从伦理精神这个层面评价作家,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
在当代作家的某些作品里面,对生活的糜烂意识泛滥,一种仇恨,一种恶趣,而且已经变成作家的无意识,他们以为写这些就是先锋,就是现代性的东西。一种根本的恶、极端的恶、平庸的恶,他们根本不去辨别,尤其是拒绝把善作为叙事的精神组成。这种例子非常多,我就不举了,一些著名作家,甚至获过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都有这方面的问题。写起恶就淋漓尽致、心花怒放、稀奇古怪,但是你在他们的作品里面,看不到善的东西,或许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他们的作品也就没有呈现出这样一种能力。
读李进祥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信仰里包含着善良和爱。在他的所有小说里面,能看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尊重的情感和态度。
首先,从伦理精神的层面看,李进祥是一位很优秀的作家。看完他的作品,我们会感动,觉得人性是美好的,生活亦是美好的,鞭策我们要努力去做一个美好的人。从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人性无意识的恶转化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善。在宗教意识里,善恶是有报应的,作恶要受到惩罚,当然也可以得到救赎。在《鹁鸽》这篇小说里,一个叫三虎的人经常打鸽子。三虎后来果然得到了报应,但是最后他也变善良了。后来,村里每家屋顶上都有一对鸽子,鸽子象征着人性,象征着善。我们这次去李进祥家,屋顶上果然有鸽子。善几乎体现在李进祥所有的小说里面。比如《带着男人去北京》,这完全是一个善的小说,以理想主义的高度和态度来写人性、写善。一个女人带着生了重病的丈夫去北京看病,车上还有一男一女,男的是干部,女的是他的下属,还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说真实地描写当下社会人的情感存在危机,尤其是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与对情感的侵害,但是小说的结尾写的是人性的善良,那个女下属拒绝了她的上司对自己的猥亵和龌龊的挑逗。读到最后,我还想象那个女人包里的钱够不够看病,会不会在下车前丢失。我一直悬着心。后来,她的那个包里,竟然多出来一沓钱。读到这里我特别感动。文学就是要给我们的内心注入这样一种善良。
李进祥有一篇文章,写得特别好,叫《快的世界,慢的文学》,里面谈到了很多东西,主旨是思想感情,是对生活、对文学的辩证和理解,对乡村的态度,包括对文学和对生活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他说:“文学总是觉得未来会更好些,世界可以更好些,生活可以更好些,人也可以更好些。”这就是李进祥的文学信仰。他说文学,就是说他自己。文学就是他的信仰。李进祥的文学认知和文学实践是相统一的。
其次,从美学精神来看,我们现在的作家写什么生活的都有。他们不知道美究竟是什么。他们甚至将生活中最丑最脏最恶心的东西,写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李进祥的作品中充满了那种安定的、宁静的东西。他的叙事世界的本质是和谐。我指的是美学的和谐。他的写作包含着对生活的绝对的爱和绝对的善,展示了对生活的祝福态度。李进祥的所有小说,和谐是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李进祥小说叙事的一个总体的美学原则。
《换水》里面的马清从农村到城里打工,受到那么深的伤害,经历了那么多的痛苦,但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精神超越,这是一种和谐。
《捋脸》叙写两个女孩子之间的情感冲突,但是最关键的是,整个作品的基调是非常乐观的,这也是一种和谐。
我们的内心有冲突,有各种各样的不平静,因此我们更需要和谐。李进祥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应该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了这样的和谐。
再次,从生活哲学来看。就像李进祥文章里所讲的快的世界那样,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确实太快了。我们什么都要讲速度,步子再快一点,生活节奏再快一点。日常生活其实不是这样的。日常生活像小溪一样,是一个缓慢流动的过程,一定要慢,甚至再慢一些。就生活哲学而言,我觉得李进祥选择的是一种保守主义的姿态。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非常智慧的保守。我们现在很多作家,对于人在现代化背景下应该怎样生活没有深人思考。在李进祥的小说中,却体现出非常成熟的保守主义的成分。“保守主义”不是一个贬义词。对我们固有的财富和经验,采取谦虚的、审慎的、吸纳的、成熟的态度,这叫保守主义。所以从生活哲学来看,李进祥的思考也是很成熟的。比如他对土地和乡村,对我们的传统,充满热情和敬意,很用心地思考和抒写。他爱乡村,爱土地,尊重自己的传统和信仰。他的小说在精神上有一种非常稳定的东西。
最后,关于李进祥的文学成就。对于一个作家的评价,最终我们要从他的文学成就,从他的写作达到的艺术高度来展开。如果一个作家的作品病句满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