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工作组织模式
第2章 农房建设现状
2.1 现状条件
2.1.1 区域概况
2.1.2 农房类型
2.1.3 农房现状问题
2.2 问题与挑战
2.2.1 危房改造工程
2.2.2 自然环境
2.2.3 经济技术
2.2.4 文化习俗
2.3 目标与原则
2.3.1 目标定位
2.3.2 基本原则
第3章 泸水地区农房建设指引
3.1 修缮类农房建设指引——白族民居
3.1.1 原型特征
3.1.2 问题导向
3.1.3 修缮措施
3.1.4 提升策略
3.1.5 配套政策
3.2 改造类农房建设指引——景颇族民居
3.2.1 原型特征
3.2.2 问题导向
3.2.3 方案手册
3.3 新建类农房建设指引
3.3.1 金满勒墨族千足屋
3.3.2 古登乡傈僳族民居
3.3.3 片马镇景颇族民居
3.3.4 老窝乡白族合院民居
第4章 福贡地区农房建设指引
4.1 乡村聚落布局指引
4.1.1 河谷滩地聚落
4.1.2 山腰台地聚落
4.1.3 山腰坡地聚落
4.1.4 山腰谷地聚落
4.1.5 山脊坡地聚落
4.2 改造类农房建设指引
4.2.1 传统民居类型农房改造提升
4.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类型农房
4.3 新建类农房建设指引
4.3.1 新建农房建设原则
4.3.2 新建农房设计方案
第5章 贡山地区农房建设指引
5.1 规划建设指引
5.1.1 公共系统
5.1.2 产业培育系统
5.1.3 可持续运维系统
5.2 改造类农房建设指引
5.2.1 现状问题总揽
5.2.2 策略定位
5.2.3 空间利用与优化布局
5.2.4 结构体系优化与安全性能提升
5.2.5 热舒适度提升
5.2.6 家具与收纳设施改善
5.2.7 传统民居改造与综合性能提升措施总览
5.3 新建类农房建设指引
5.3.1 目标与策略
5.3.2 农房方案
5.3.3 结构体系
5.3.4 围护结构
5.3.5 家具设施
5.3.6 卫生间
第6章 农房建设正负面清单
6.1 整体风貌与环境
6.1.1 自然格局
6.1.2 建筑布局
6.1.3 地域色彩
6.1.4 景观环境
6.1.5 公共空间
6.2 房屋建设
6.2.1 建筑风貌
6.2.2 建筑功能
6.2.3 基础
6.2.4 框架结构
6.2.5 围护结构
6.2.6 屋面结构
6.2.7 建筑舒适度
6.2.8 建筑安全性
6.3 基础设施
6.3.1 公共服务设施
6.3.2 道路
6.3.3 公共厕所
6.3.4 牲畜棚
6.3.5 垃圾处理
6.3.6 给水排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