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灯琐忆》是清末钱塘人蒋坦写给妻子关瑛(字秋芙)的一篇散文,极美。秋芙被近代文学家林语堂形容是中国古代最可爱的两个女性之一,另一个是沈复之妻芸娘。本书对《秋灯琐忆》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翻译,对其中涉及的部分典故和史事进行了注解,并附有赏析说明,指出文字的精彩之处,以便于一般读者阅读欣赏。
秋芙以金盆捣戎葵叶汁,杂于云母之粉,用纸拖染,其色蔚绿,虽澄心之制①,无以过之。曾为余录《西湖百咏》,惜为郭季虎②携去。季虎为余题《秋林著书图》云:“诗成不用苔笺写,笑索兰闺手细钞。”⑨即指此也。秋芙向不工书,自游魏滋伯④、吴黟山⑤两丈之门,始学为晋唐格。惜病后目力较差,不能常事笔墨。然间作数字,犹是秀媚可人。
【译文】
秋芙将戎葵的叶子在金盆中捣成汁液,再加入云母粉,然后拖染于宣纸之上。此法炮制的宣纸,色泽蔚绿,可与澄心堂纸相媲美。秋芙曾在这纸上抄写了我的《西湖百咏》,可惜后来被郭季虎带走了。季虎在我的《秋林著书图》上题字云:“诗成不用苔笺写,笑索兰闺手细钞。”便是指此。秋芙早先不甚擅长书法,后来她学书于魏滋伯、吴黟山这两位长辈门下,其书法渐渐有晋唐法度。可惜,后来秋芙因病目力欠佳,不能常常习书。但她偶尔写下的寥寥数字,还是秀媚可人。
【五】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④。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暝合。俄见白光如练,出独秀峰顶,经天丈余,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可餐食。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时月楂开士主讲理安寺席,留饭伊蒲④,并以所绘白莲画帧见贻。秋芙题诗其上,有“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禅⑤之句。茶话既洽,复由杨梅坞至石屋洞,洞中乱石排拱,几案俨然。秋芙安琴磐磴,鼓《平沙落雁》之操。归云瀚然,涧水互答,此时相对,几忘我两人优生尘世问也。俄而残暑渐收,暝烟四起,回车里许,已月上苏堤防柳梢矣。是日,屋漏床前,窗户皆湿。童仆以重门锁扃,未获人视。俟归,已蝶帐蚊橱,半为泽国,呼小婢以筠笼⑦熨之,五鼓⑧始睡。
【译文】
夏夜酷热难熬,秋芙约我同游理安寺。刚一出门,雷声轰轰,狂风大作。车夫请求回府,我却游兴正浓,不肯回转。还没到南屏山,乌云已密布于苍穹,山川在暝嚎中融为一体。突然一道丈余如练白光从独秀峰顶劈落,随后雨下如注。无奈,我们只能停车在一棵大松树下避雨。
天晴后,我们驱车再行,竹间凉风习习,万竹苍翠欲滴,径旁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我和秋芙且观且行,浑不知衣袂已湿。当时,月楂开士主理安寺讲席。他留我们在寺中用斋饭,并以所绘白莲相赠。秋芙题诗于画上,有“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禅”之句。
我们与月楂开士茶话毕,又经杨梅坞到了石屋洞中。洞中乱石排列森然,宛如几案。秋芙将琴安放于巨石之上,弹起了《平沙落雁》之曲。洞中云气渝然,琴声与涧水之声相合互答,我与秋芙相对而坐,物我两忘,恍惚间仿佛出脱了这烦扰之尘世。
不知不觉间残存的暑气渐渐退去,烟霭四起。我们在回程的路上行车了里许,月儿已经爬上苏堤的柳梢了。日间,居所屋顶破漏,雨水从床前滴漏而下,窗户亦尽被打湿。因居所的大了,童仆们无法入内查看。我们回到家中时,床帐和橱柜中已布满了蚊虫,一片汪洋!我招呼小婢用筠笼熨烫床帐和被单,一直忙到五更方才入睡。
P5-6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附录一 蒋坦其人
附录二 秋芙小传
附录三 蒋坦家族成员
附录四 蒋坦与秋芙年表
附录五 《秋灯琐忆》原序
附录六 蒋文学坦
附录七 《西湖杂诗》序
附录八 《息影庵初存诗》跋
附录九 女士关秋芙传
附录十 《愁鸾集》蒋坦自序
附录十一 《秋灯琐忆》赏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