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与魏巍/文化名人书系
0.00     定价 ¥ 7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1362067
  • 作      者:
    胡世宗
  • 出 版 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魏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他的《东方》对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了全景式的勾勒与赞颂……
展开
精彩书摘
经典何以动人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其能量到底有多大?有时候会完全超出人们也包括作者本人的想象。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篇作品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至今已近70年了,人们仍念念不忘这篇作品,时常会提及这篇作品,而当时作者给奋战在抗美援朝前线的人民志愿军战十的定位——最可爱的人,不仅用红漆喷印在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带给战斗在那里的英雄的指战员的白瓷缸上,用鲜红的铅字印在赠送给前线将士的纪念册上,而且一直响亮地称颂到今火。在1998年抗洪前线,人民给半个身子浸泡在水中传送沙袋战胜管涌的战士们赠送一面插到大堤上的红旗,上面飘动着的金色大字就是“最可爱的人”;在2008年汶川抗震前线,战士们日夜奋战抢救被压埋在废墟下面的人民群众的新战场,被抢救出的孩子用笔在双手展开的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解放军叔叔是最可爱的人”……
写出这篇大文的魏巍当年仅有30岁。这位从晋察冀抗日前线走来的、曾任过骑兵团政委的年轻的军旅诗人,曾是我军一个普通的政工干部。
大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大规模的侵朝战争,并妄图以朝鲜作为跳板,进犯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侵略战争的毒焰烧遍了朝鲜全境,直烧到我国的大门口。在这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围”的战斗号令,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跨过了鸭绿汀,与朝鲜人民并肩抗击凶恶的侵略者。
在这个时刻,魏巍以年轻诗人的家国情怀,很快写出了类似在晋察冀边区写的那种街头鼓动诗,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号召青年人积极参与到抗美援朝的战斗行列之中。而他本人,经热烈申请和领导指派,在这些诗作发表后的20天,就到了抗美援朝第一线。我们这支军队的“笔杆子”,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最关键的时刻,总是这样冲锋在前的。
魏巍在前线,不仅果访到大量我军将士,而且采访到英雄的朝鲜军民,还通过翻译审问了美军俘虏。后来魏巍归纳写出这篇大文的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是啊.只有感动了作者,才有可能通过作者的笔感动读者。在朝鲜战争中,虽然面临艰巨的任务、艰苦的作战环境,但战士的英勇,比起魏巍经历过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看到的,有着更高的发展。比如有一个步兵团,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之前,随队作战的伤员比送到医院休养的数目还要大。魏巍说,这恐怕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一种奇迹!
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仅要有满腔正义的爱憎,要有深入采访的功力,更要有凝聚时代主题的敏锐之思。魏巍想,我来朝鲜采写通讯,要告诉祖国人民什么呢?写我们的战士英勇啊,不怕死啊,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那么这种英雄的气概从何而来?魏巍和战士们在坑道里、在防空洞里休息时,一口炒面一口雪,聊着天,战士说:“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一种无比高尚的情怀,就是这样用生活化的语言平易地表达了出来。魏巍深情地写道:“朋友们,用不着烦琐地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长在这个英雄的圉度而自豪!”
从1977年起,我与魏巍有几十年的深交,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曾多次到他家拜访,他也曾和夫人一起到我家做客。我曾就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大文的题义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说,最开始写这篇东西,曾写了20多个特别生动的例子,哪一个也舍不得删掉。后来反复比较斟酌,只用了5个例子,定稿时又狠点心“砍”去了两个。事实证明,用适当的、能说明本质的、能代表一般的典型的例子,可以一当十,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面对穷凶极恶而又色厉内荏的敌人,战士们无比英勇顽强,敌人汽油弹的火焰把阵地都“烧红了”,激战整整8个小时,最后那与敌人“摔”“扑”“抱”、与敌人格杀争斗的壮烈场景,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那个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战士马玉祥,冒着滚滚的浓炯、呼呼的火苗,扑进燃烧的房屋,脸烫得像刀割一样,把朝鲜人民当成自己的亲人,表现出了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人性的光辉,他不是罗盛教,却也是罗盛教!
魏巍曾跟我说,总理逝世后,邓颖超大姐还专门把有总理评语的文集托人转送给魏巍一本呢。
P22-25
展开
目录
我心目中的魏巍
关于《东方》致魏巍的信
属于东方的魏巍
史诗式的小说《尔方》
经典何以动人
生活的课本——重读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魏巍长篇小说《东方》
40年前魏巍到沈阳六中
魏巍:为大时代吹响号角的人
怀念诗人魏巍
永生的魏巍
我日记中的魏巍
魏巍致我信函
魏巍赠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