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狂野之夜:关于爱伦·坡、狄金森、马克·吐温、詹姆斯和海明威最后时日的故事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43535
  • 作      者:
    [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 译      者:
    樊维娜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1938— )

 

一九三八年出生于纽约州的一个工人家庭,一九六○年毕业于锡拉丘兹大学,次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一九六八至一九七八年,她在加拿大温索尔大学教英美文学,之后迁居美国普林斯顿,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文学创作。同时她和丈夫还经营着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文学杂志《安大略评论》,直到她丈夫于二○○八年去世。

 

欧茨的创作力极为旺盛,以多产闻名。自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北门畔》一九六三年问世以来,迄今她已出版一百余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集、剧本和文学评论等。她曾两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一九七○年以长篇小说《他们》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另有《黑水》等三部长篇小说和两部短篇小说集曾获普利策奖提名,二○○五年凭长篇小说《大瀑布》获得法国费米纳文学奖。因文学成就卓著,她于二○一○年获颁美国国家人文奖章,二○一九年获颁耶路撒冷文学奖。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美国作家之一,也是多届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读:“狂野之夜”令人心惊

 

 

导读:“狂野之夜”令人心惊

(作者:黄梅)

 

翻开乔伊斯•卡罗尔•欧茨(1938— )的短篇集《狂野之夜》(2008),便很难释卷。可能对于美国人尤其如此,因为他们毕竟更熟悉更钟爱本国文学精粹——比如《哈克贝利•费恩》或《老人与海》——及其创作者。

是的,五篇故事的主人公个个都是顶级名家,合起来几乎占了美国文学史的半壁江山——埃德加•爱伦•坡,艾米莉•狄金森,塞缪尔•克莱门斯(即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和厄内斯特•海明威。有四五十年写龄并获奖无数的欧茨举重若轻,把我们径直带进泰斗们的“最后时日”。

 

 

大师们

 

克莱门斯爷爷年过七十。他倦于四处奔走演讲并出席社交聚会,为众多衣装华丽的阔太太们扮演幽默有趣的著名文人马克•吐温。更让他时时烦心的是,想完成预计的煌煌巨作,恐怕真的力有不逮了。“爷爷”深知自己被卷进了无情的文化商业运作,本人既是生产工具又是产品,“机器生产机器”。为了应付如此这般的生存,他的衣袋里永远藏着一只小酒瓶。与此同时,在另一重空间里,他聚集起女性小粉丝(十一到十五岁)组建了 “水族馆俱乐部”。小姑娘是他的“天使鱼”,而他是俱乐部里唯一的成人、男性和主宰——“海军上将”。他颁发天使鱼造型珐琅质小别针;他在酒店里用精美甜食款待女孩子,送她们芭蕾舞票,邀请她们到自己的乡间别业度假。这难道不酷似虚拟空间里的优雅游戏?天真美丽纯洁的女孩令“爷爷”想起他早夭的爱女苏吉。

然而,仅只如此吗?

“爷爷”为什么把游戏做到如此规模,乐此不疲,如中毒瘾不可克制?当又一个俏丽少女游进水族馆罗网,开始偷偷用书信传递热烈的钦慕之情,作为读者的我们不禁有点提心吊胆。某种不祥的暗昧阴影在飘荡。女孩得到了来自“爷爷”的饱含感情也充满机智的回信:“海军上将爷爷已被你彻底迷倒”,“那个饶舌的密苏里纸牌作弊老手吐温先生依旧那么招人喜欢……”,“无论我们的内心多么纯洁无瑕,该死的成人世界还是会对我们做出极其冷酷残忍的评判”,等等。如此炫着真情和才华倾诉衷肠,哪个小姑娘能够抵挡?是文字高手在尽享精妙掌控之乐?是老登徒子日薄西山的调情?是对缪斯的呼唤还是对哈克贝利•费恩调皮捣蛋时代的无尽怀念?亦或是本能地想贴近年轻的生命、对生机和活力有吸血鬼般不可遏制的渴念?

然而,少女已经年届十六。她无视母亲禁令,带着年轻人对抗世界的决绝态度继续向克莱门斯倾诉。游戏戛然中止。此后,“爷爷”拒绝理会那个企图通过禁食退回少年时代的姑娘,对接踵而来的绝望求告信置若罔闻。摆平那位闹事的母亲和可能引发的丑闻将是代理人和律师的责任。克莱门斯的沉默深不可测。是残酷还是残喘?我们不知道。在悲剧另一个侧面,操控人又何尝不是弱者,戏耍的女娃们有时可以任意作弄“爷爷”。也许他真的没有气力应对自己从魔瓶中唤出的十六岁的幻想与激情了。 

人性的丰富和黑暗让我们陡然战栗。

狂野暗夜里埋伏着大师们晚年的失望、隐痛、不堪和无奈。欧茨的海明威和死亡诱惑周旋,是几个故事中笔调最低沉而苦辛的。缠绵的病痛、对妻子(第四任)的怨恨、对工作甚至整个人生的怀疑,当然还有过量的酒精,这一切都在侵蚀生命。而以日志形式出现的艾伦•坡故事是书中最具超现实色彩的作品。开篇第一则记录标注的日子恰是历史中坡本人客死巴尔的摩的那一天。坡与某位萧医生签约合作到小孤岛上做灯塔守护人并从这天起记述孤独生存对于人类男性之影响。这是一份从清醒欢悦逐渐步入疯狂和死亡的第一人称记录,话题从海景、职责越来越多地转移到污秽、腐尸和怪异事物。坡对陌生两栖动物“独眼兽”的描写带几分十九世纪博物家观察自然的热忱,却又分明是狂乱的梦呓。怪诞的故事匪夷所思,它的震撼力却根植于可能性——坡有关厄舍古屋的哥特想象与他对推理逻辑的热衷诡异地共存于同一头脑;而“理性之梦孳生诸般魔怪”  更久已是“启蒙”之后艺术的不绝忧思。总体说来,这些故事所依赖的可能性不在于有史料暗中支持(有人读毕便去挖掘那些名家的传记和隐私,发现很多内容其来有自),更在于作品对于人性和社会的穿透洞察。有人评论说,这些“摧割、铭心、感人至深”的故事“直剖深层心理……让读者透不过气来”。 

不过,欧茨点燃一只明烛,不仅意在探究、揭橥并平等地审视。她也在酝酿包容的慈悲和至诚的敬意。她向我们展示,老亨利•詹姆斯沐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色畏畏缩缩地步入伦敦圣巴托罗缪医院,让自己变身为照顾伤兵的平民志愿者。对于这位毕生“沉迷于自我内心”、小心经营文字艺术的老单身汉,这是极其出位、不可思议的冒险。来日无多,战争似乎使他猛然痛感自己的缺失。多年前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编借口逃避兵役的往事仍纠缠着他,甚至连少年时代伤害的一只猫都无法从记忆中抹去。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位颤颤巍巍的七十老者忍受了对其名作家身份毫无感受的护士们的吆喝欺侮,忍受了周遭的血迹、残肢,恶臭和哭号。他拖地倒便盆擦洗伤口清理呕吐物。他给半死不活的年轻伤员诵读诗歌和小说,当然,不是他本人那些过于阳春白雪细腻曲折的文字。叙述不断提及血迹脓污粪便之类引起强烈生理反应的实物,笔触浓重,近乎夸张。其中包含的那份震骇来自虚构人物詹姆斯,来自他在人生最后一程里与象牙塔外“真实”世界的狭路相逢。但叙事安排却十足是欧茨的,她刻意要与詹姆斯的人生和艺术构成某种鲜明对照——因为“在大师所有的文字中,都不曾提过便盆。” 

在特定时空里面对特定的绝望伤残者,詹姆斯对青年男子难以压抑的爱忱终于以他自己能认可的方式迸发了出来。大师老矣,对他来说这爱已经没有多少荷尔蒙动因,更多是对生命对他者对交流对幸福的浓浓依恋。欧茨曾对媒体说,她一生都在读詹姆斯,那位苦心孤诣死而后已的写家对她影响极深。访谈中轻柔动人的女性声音只说出了部分真相,小说家欧茨落笔如下手术刀,对偶像作家其实并不客气。但是她确实也在向詹姆斯、向在人生收官之际突破常态、改变作风甚至国籍,毅然选择以老病之躯办“实事”做“奉献”的艺术家致无限的同情和敬意。

在寒冷的北国乡村,宿醉未醒、衣裳不整的老海明威赤足趟过雪地去解救被铁蒺藜围栏困住的小野鹿,是另一个唤起温暖和敬重的瞬间。还有克莱门斯密信里的诚意。当他的小天使鱼在 “笔友”激励下开始吟出律动的诗行——“没有什么秘密/会如此神圣无比/除非它在我们之间/自由地呼吸——”,谁又能说,那似乎越界并最终酿成不幸的老少情谊不包含高贵的触发?

欧茨挥动魔棒,我们在亦真亦幻中反复体尝着震惊、刺痛、怜悯和敬畏。



展开
目录

爱伦•坡•遗作,或名灯塔

狄金森仿真人

克列门斯爷爷和天使鱼,1906

文学大师在圣巴塞罗缪医院,1914-1916

“爸爸”在凯彻姆,196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