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民现代化的苏州印象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236868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精彩书摘
  农业是世界上古老的产业,有了农业才有了农民,因而农民也是人类社会早的职业称谓。
  一、农民——一个令中外专家困惑的概念
  西方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掀起了一场关于“农民”定义的论战,的工具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农民”词条也困惑地写道:“很少有哪个名词象‘农民’这样给农村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造成这么多困难。”
  “农民”这个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历史变迁,也形成了不同的概念层次。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民”一般是一个职业概念,指的是经营农场、农业的人,这个概念与渔民、工匠、商人等职业并列。按照《社会学百科全书》为“农民”下的定义,农民是“农业土地上生活资料的耕种者”。即农民以耕种土地为主要生活手段,生活在较小的农村社区之中,有着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人们所称的“农民”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还是一种社会等级和身份,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社会组织方式,一种文化模式乃心理结构,等等。
  在汉语里,“农民”一词一般既具有职业的含义,也具有身份等级的含义。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我国,“农民”不仅仅是指职业,更多的是指身份,即农民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或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先后颁布了《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条例》,自此以后,我国的“农民”有了职业、户籍、阶级、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含义;改革开放后,又有了“农民工”“失地农民”等多种与农民有关的杯。
  专家学者们研究“农民”的内涵特征,或从不同层面,或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给“衣民”下了不同的定义。有“劳动者说”,有“人口说”,也有“说”。有的是指以土地等为衣业生产资料,从事衣业(种植、林、牧、副、渔业)生产的劳动者,这是狭义的“农民”。有的是指属于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这是广义的“农民”。还有的是指农人口,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括城市职工到衣村荒山荒地者,这是泛义的“农民”。从以上纷繁的定义可以看出,农民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它又有着鲜明的共同特征。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农民的涵义及历史演变
一、农民——一个令中外专家困惑的概念
二、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的比较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民的演变
一、新中国农民的五轮演变
二、苏州地区农民的特有格

第三章 新农民问题的觉醒
一、谁来种地的时代困惑
二、新农民问题的觉醒
三、来自苏州的一份大学生农民调查

第四章 苏州新农民结构分析
一、苏州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过程
二、苏州新型职业农民的结构分析
三、苏州农民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章 苏州新农民特质辨析
一、内心爱上农业这一行
二、崇尚学苦钻研
三、不畏艰难,不怕挫折
四、积极应用新科技成果五、开拓乡村产业新业态
六、搞农业玩出了新花样
七、自觉践行绿色循环发展
八、传承创新吴地农耕文化
九、坚持团结互助,共同富裕

第六章 为新农民成长创造环境
一、改革篇
二、政策篇
三、台篇
四、培育篇

附录一 苏州各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结张家港巿篇
常熟市篇
太仓巿篇
昆山巿篇
吴江区篇
吴中区篇
相城区篇
苏州高新区篇
附录二 苏州20名“新型职业农民”简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