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290493
  • 作      者:
    李世黎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世黎,湖北随县人,哲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三篇,出版专著两部,承担省部级课题五项。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不是简单地记住这24个字就可以了,还应该从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层面进行理解。为此,我在这里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大家谈四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着的价值观。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十分重视凝练和明晰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不断发展着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性,一方面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度理解和深入把握而发展,凝练和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核心价值观也是不尽相同的,当然,一些关键的本质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到今天最新的阶段性表述,是当下及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倡导和践行的最高价值原则。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所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倡导”为准。
  第二个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价值观。衡量一种价值观念科学与否,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能否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一方面在于其世界观与方法论,另一方面在于其目标和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最好的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下实践,又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理想,既蕴含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导向,又包含着科学发展要求的价值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的价值体系。科学性来源于现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整套有着鲜明时代性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实践经验的提炼、现实理念的升华,它来自实践、贴近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因而也就能够真正直面问题、真切反映现实、满足价值需要,这是现实性之一。同时,当人们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本身就是人们现实生活一部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起到真实的导引作用,并由此把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真正起到统摄和支配社会思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思想根基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功用,这更是一种现实性。科学性决定了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一方面在于其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在其根本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契合马克思主义精神是其意识形态性的根本体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价值观念先进性的理论实质,也具有主导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的实践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和价值准则根源于最广大人民的生产实践,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其根本指向,有着其他任何价值观都不可能具备的根本的先进性。
  第三个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价值观。作用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道义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用凝练的语言系统整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既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又揭示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还明确当下中国的发展方向;既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的现实追求,又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式奠定了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道义基础。作用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基本思路。核心价值观看似是抽象的共性话语,与具体的制度构架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内在的价值目标、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具有制约和规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体系的功能,这种“本质对内容体系的制约和规范作用”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提供明确的利益和价值导向,从而起到既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又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健康发展,还主导社会主义调整走向的全面作用。作用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着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取向和主流民意。
展开
目录
专题一勤学践行大道
一、专题释义
二、问题体系
三、课堂布局
(一)学时安排
(二)具体设计
四、教学详案
(一)课程导入
(二)内容展开
(三)理论深入
(四)综合提升
(五)适当延展
五、课堂延伸
专题二慧智和谐人生
一、专题释义
二、问题体系
三、课堂布局
(一)学时安排
(二)具体设计
四、教学详案
(一)课程导入
(二)内容展开
(三)理论深入
(四)综合提升
(五)适当延展
五、课堂延伸
专题三筑梦方向
一、专题释义
二、问题体系
三、课堂布局
(一)学时安排
(二)具体设计
四、教学详案
(一)课程导入
(二)内容展开
(三)理论深入
(四)综合提升
(五)适当延展
五、课堂延伸
专题四凝神聚集力量
一、专题释义
二、问题体系
三、课堂布局
(一)学时安排
(二)具体设计
四、教学详案
(一)课程导入
(二)内容展开
(三)理论深入
(四)综合提升
(五)适当延展
五、课堂延伸
专题五修身传承美德
一、专题释义
二、问题体系
三、课堂布局
(一)学时安排
(二)具体设计
四、教学详案
……
(一)学时安排
(二)具体设计
四、教学详案
(一)课程导入
(二)内容展开
(三)理论深入
(四)综合提升
五、课堂延伸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学大纲
附录2教学研究论文
附录3“智慧课堂”之精彩互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