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岐 1956 年生,黑龙江双城人。
七 夕
浮云敛尽一河清,久坐瓜棚凉自生。
屏息欲听天上语,秋虫偏向耳边鸣。
沈利斌:诗生动活泼,因“秋虫”不解风情,而诗却富有生趣。钟振振:末句“煞风景”,极妙!
李树喜:意象兼备,藉小虫之鸣七夕翻出新意。
蔡世平:天上语本不可闻,惟虫声唧唧乱耳。幸有此唧唧乱耳声,不然,奈听不见天上语何?
杨逸明: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晴朗的七夕之夜,坐在瓜棚底下连凉 意也不在乎了,为的是听一下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时的絮絮情 话,却偏偏被不懂事的秋虫叫声给搅和了。全诗就是作者一个人在自 言自语,发痴发呆,描述的情景却幽美动人。想来好笑,天上的话你听得见么?古人云:“诗情愈痴愈妙。”此首得之。
梦 欣:历代咏七夕诗之多数以千计,但通常都在爱情相思、情人幽会、乞巧等几个圈圈里重复咀嚼着前人的牙慧。此作却独辟蹊 径,蓄意宣泄打工者(瓜棚守护人)节日的孤单凄凉感受,成为极见 个人情怀的伤感之作。笔墨的趣味在于结句的似是而非、可实可虚。可实者,瓜棚在野,夜里有秋虫鸣叫,可遇之事,为实景,表明周围 的寂静,益显孤单处境。可虚者,秋虫在耳边鸣是衰老方有的症状, 为喻境,表明作者的身体衰弱,益显悲哀韵味。结句的可实可虚,增 加了解读的多样性,这是此作一大亮点。
总目
《小楼听雨( 2016—2020)》序(熊盛元) 001
《小楼听雨》( 2016—2020)序(刘鲁宁) 006
*诗路花语—古诗创作理论大家谈 001
钟振振古诗词创作理论 003
梦欣:说说绝句结尾十六法 033
杨逸明古诗词创作理论 070
1.在北京诗词学会中青年诗词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070
2.上海诗词学会2016年第二次诗词创作讲座 078
*人间要好诗—优秀古诗创作点评 091
一、【人间要好诗】获奖作品及专家点评 095首届(参赛作品要求:体裁为“绝句”) 095
第二届(参赛作品主题:“听雨”) 112
第三届(参赛作品要求:在小楼听雨平台已刊发的内容) 127
二、“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获奖作品及专家点评 135
李树喜:“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代序 150
*优秀作品点评选编 153
*优秀单首诗词作品选编 249
索引: 377
1.《优秀作品点评选编》(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 377
2.《优秀单首诗词作品选编》(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 382
2016—2020年小楼记事 394
后 记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