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唐诗人胡曾传奇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734203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邵阳首位“三不朽”历史名人,湖南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中国著名咏史诗人,中国“一纸退兵”传奇人物,胡氏“安定堂”建堂太祖。 胡曾的生平充满传奇,已历千年而不朽,犹眺万古而常新,仅以九九八十一回为君道来。 本书以安史之乱秋田胡氏先祖南迁至邵阳开头,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载了胡曾生平中的大事。
展开
作者简介
胡百年,字红武,号鸿儒、智团、光健,湖南邵阳隆回人,湖南大学学士,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现为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涛联学会副会长、深圳长青诗社理事。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回 虞舜帝梦托大任 安命公喜得麟儿
《道德经》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说的是这天下万事万物,都逃不开阴阳之演变。自然中,阳极生寒,冬去迎春,花开花谢,月圆月缺;人事中,盛极而衰,静极思动,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然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可看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唯有明德亲民而止于至善,方可得民安国泰、天地和谐!
说起大唐,无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王朝,唐诗、唐文、唐楷、唐草、唐音、唐画、唐装,这些文化艺术,迄今为止,依然屹立于中华文化的巅峰,令中国人叹为观止、引以自豪;天可汗、辽阔版图、万国来朝的唐代辉煌,让海内外每个中国人梦绕魂牵、心生骄傲!而自宋朝以后,“唐”则为“中国”的代名词,为海外诸国所尊称,海外华侨将故土称为“唐山”,自称“唐人”,聚居的地方则为“唐人街”,也足以体现中国人对这昔日辉煌的大唐心存怀念和仰慕。
大哉,赫赫兮其有武业!伟哉,焕焕乎其有文章!然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巍巍大唐也逃不开阴阳规律之演变。唐朝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后,国强民富,达至鼎盛巅峰。然而唐天宝十年(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六万大军征南诏而全军覆灭;天宝十三年(754年),李宓率领七万大军再次进攻南诏,又全军覆灭。两次败于西南边陲小国,不仅大唐在四夷眼里成了纸老虎,而且大唐天子在国内的尊严也不再,那些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藩镇因此蠢蠢欲动。一年后的天宝十四年(755年),久怀异志的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由此爆发。历经八年平灭之后,唐王朝元气大伤,从此由兴入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不见了,吞吐中西、睥睨天下的东方帝国威严不见了,天宝年间全国的五千万人口,经此乱之后,只剩下了一千多万。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战争的爆发,无疑带来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流血遍地、哀鸿遍野的悲惨,然而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却也是“有无相生、利害相随”的事情,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原文化的向南传播。东越、闽越、南越、长沙等自古以来远离中原王朝的蛮荒之地,因为中原士大夫的逃命南迁,于是带来了当今浙江、福建、两广、湖南等人文富庶之地的兴起。冲气以为和,使得中华文化得到大交流、大碰撞、大和合,有利于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均衡发展,从这点来看,这也是不幸之万幸了。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是诗人李白描写安史之乱的句子,继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的永嘉之乱后,安史之乱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南迁潮,中原士族纷纷拖家带口,向南逃命。在这逃难的队伍中,有一位名叫胡彬的东京洛阳人,带着一妻一子,一路匆匆地往湖南方向赶去。
胡彬是个读书人,由于科举不第,因此也就一直在洛阳过着“晴耕雨读”的太平日子。其祖籍在安定郡,即今天的甘肃省镇原县,祖上曾经有多人做过大官,先祖胡伟绩还是贞观年间从三品的散骑常侍,可惜这几代下来,却沦落为平民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成为唐军和叛军争夺的焦点,当然也是兵灾最严重的地方。755年12月安禄山攻占洛阳,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757年10月唐军收复洛阳,759年9月叛军重新占领洛阳,762年10月,唐军再次收复洛阳。相比前三次发生在洛阳的战争,这最后一次战争,洛阳的老百姓可就更惨了,因为唐军这次收复洛阳,依靠了回纥军的帮助,而这回纥军进城后,在洛阳大肆烧杀抢掠,大火连绵数十日不灭。
胡彬住在洛阳郊区,前两天刚看完父亲胡泉的朋友杜甫写的“三吏”和“三别”,既感慨《新安吏》中“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兵士悲酸,又感慨《无家别》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的百姓流离之苦,没想到“海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变剧中人”,自己也面临兵火的到来。逃还是不逃?村里的人都走光了,看来是不得不逃!可儿子胡任旭才两岁,刚刚学会走路,这逃起来怎么走得动呢?而且要逃的话逃到哪里去呢?回安定故里吗?还是去长安投奔亲戚?何去何从,真乃两难之境,金乌西坠,玉兔东升,真是度日如年!
一天夜里,他入睡后,隐隐约约来到了一个白云缭绕、奇山隐秀的地方,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块三分的石头,如三把利剑直插云霄,令人仰慕,他步履轻盈、心情愉悦地缓缓前行。走了不远,忽然看到路边有块碑,碑上隐约有“九嶷山”三个隶书大字,胡彬心想,这是不是到了舜帝驾崩的九嶷山了?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悦耳动听的音乐声,胡彬于是顺着声音往前走,走了没多远,只见路边有个高台,高台上有一位白发银须的人在抚琴奏乐,琴声悠扬,宛如仙乐。那人见到他后,琴声戛然而止,胡彬凑近一看,见琴上有“虞舜帝五弦琴”的字样,而见那老翁,则是双目重瞳、慈眉善目。胡彬猛地一惊,双手作揖问道:“请问仙翁,您是虞舜帝吗?”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回 虞舜帝梦托大任 安命公喜得麟儿
第二回 起嘉名暗含祥瑞 排字辈明说天潢
第三回 表虞舜大德大功 祭祖宗毕恭毕敬
第四回 三年览古今诗赋 七岁效枚叟文章
第五回 县试夺魁怜九岁 衙门对字服二官
第六回 邵州城五经细读 桑梓地二景初题
第七回 白公城千载献诗 洛阳洞三家论道
第八回 桃花洞通武陵井 大东山赋孙真人
第九回 望云山仙踪有赋 云台观崀字不虚
第十回 看长沙眼力无二 考诗赋湖南第一
第十一回 发宏论惊李群玉 赋歌诗折邵翁源
第十二回 上君山祭祀二妃 观洞庭赋诗一楼
第十三回 书堂山诗探欧楷 岳麓寺言指道儒
第十四回 湘潭论昭王有识 潇水觅舜帝无踪
第十五回 新桂招摇于帝苑 故园寥落在长沙
第十六回 京华失意逢刘蜕 科举无门遇贵人
第十七回 驾宝马西行咏史 抵昆仑东望赋诗
第十八回 星宿海评罗隐诗 首阳山论夷齐道
第十九回 胡家坪追慕宗祖 金牛驿讽讥蜀王
第二十回 泸水忆七纵诸葛 废丘怜贰臣章邯
第二十一回 刘蜕仁心铺前路 荆山故事赋卞和
第二十二回 潜水驿半床秋月 细腰宫两赋春台
第二十三回 赋诗倾倒节度使 咏史迎来方便门
第二十四回 咏夷陵崔潭纠错 言蜀帝静轩阐幽
第二十五回 隆中三顾说诸葛 堕泪一观拜羊公
第二十六回 高阳池贬斥山简 古柏举细评伍员
第二十七回 追陶令至彭泽县 叹祢衡游鹦鹉洲
第二十八回 武昌城讥笑铁锁 古赤壁畅谈英雄
第二十九回 荷包潭诵怀沙赋 屈子祠论失败因
第三十回 郴县论义帝熊心 广州题贤臣陆贾
第三十一回 南沙出海赠渔者 铜柱标高说马援
第三十二回 息国叹红颜薄命 葛陂说费氏成仙
第三十三回 论嵇康学仙故事 说李斯灭族原由
第三十四回 召陵怀古评管仲 刘秀成名看昆阳
第三十五回 抵颍川上德星亭 到商丘话天子位
第三十六回 砀山说斩蛇报应 官渡论勒虎功勋
第三十七回 服张良游博浪沙 嗟墨翟入朝歌市
第三十八回 濮水遇龟论庄子 虎关忆旧话祖生
第三十九回 抵鸿沟评说楚汉 数壮士细论田横
第四十回 到洛阳论王夷甫 说精气观金谷园
第四十一回 孟津赋武王二渡 邙山题杨震四知
第四十二回 望思台题汉武帝 函谷关说孟尝君
第四十三回 虞坂叹伯乐难逢 绵山赋介公不朽
第四十四回 平城徒叹吹毛剑 青冢犹怜绝色人
第四十五回 涿鹿茫茫题黄帝 易水迢迢论荆轲
第四十六回 摩笄山题法家恶 豫让桥赋国士忠
第四十七回 泜水念韩信礼贤 邯郸遇青娥笑步
第四十八回 铜雀题曹操好色 蓬莱笑嬴政求仙
第四十九回 田单复国题即墨 黄石传书赋圯桥
第五十回 八公山论苻坚乱 乌江镇题项羽心
第五十一回 牛渚题温峤照鬼 长江论秦帝投鞭
第五十二回 论金陵萧衍崇佛 赋陈宫后主好淫
第五十三回 姑苏城题伍员恨 华亭谷论陆机才
第五十四回 题谢安东山携妓 赋勾践会稽逃生
第五十五回 涂山题大禹立威 柯亭赋蔡邕辨笛
第五十六回 富春江说严光节 延平津论张华剑
第五十七回 咏史成集序心志 出谋平乱试锋芒
第五十八回 料时局目光如炬 遇小人官场难留
第五十九回 漆家铺胡曾息心 咏史诗陈盖作注
第六十回 诗集邵州初闻名 长安科举再失意
第六十一回 崔沆宅闻评贵人 剑门关上书路相
第六十二回 察边疆眼无疏漏 问对策腹有奇谋
第六十三回 传檄来西山八国 备战接南诏一书
第六十四回 鹤拓帝凭武来犯 胡秋田以柔克刚
第六十五回 南诏国三军惊牒 掌书记一纸退兵
第六十六回 西川府欣言奇遇 锦官城喜结良缘
第六十七回 编蜀人文振乡学 厌腐败窝离西川
第六十八回 兴家学撰安定集 中状元谢皇帝恩
第六十九回 状元洲迎胡御史 太极殿问平乱谋
第七十回 志平乱条呈皇帝 令监军启贺高骈
第七十一回 会高相指点战局 返秋田祭别双亲
第七十二回 诏命延唐当县令 胆入虎穴会黄巢
第七十三回 治延唐解虞廷训 说象庙评柳宗元
第七十四回 惠政言舜陵历史 富民展建设宏图
第七十五回 舜陵故址说王莽 天下九嶷话南龙
第七十六回 崔潭诉黄巢登基 胡曾表九嶷祭舜
第七十七回 玉琯岩修陵祭舜 朱全忠叛巢降唐
第七十八回 观光写九嶷图经 兴教创舜帝书院
第七十九回 延唐县舜日尧天 大明宫君忧臣谏
第八十回 申泰芝梦传咒语 唐才子飞作人仙
第八十一回 大唐国夕阳西下 咏史诗朗月东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