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国名中医丁樱儿科临证医案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2506086
  • 出 版 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丁樱(1951-),女,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第1附属医院儿科医院院长、儿科学科学术带头人。首批全国名中医,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第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紫癜一肾病协同创新共同体主席、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主持科研课题28项,其中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获科研奖励17项,主持获部省级二等、三等奖各3项;编写专著、教材26部;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从事医学临床52年余,创建了国家重点学科、专科、中医儿科医学院及儿科医院;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疑难疾病,尤其是肾脏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类风湿病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全国名中医丁樱儿科临证医案》:
  (一)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本病发病多起于头面,病变部位在上,属上焦,与心、肺功能失常有关,但涉及肝脏。同时指出,“上焦”心、肺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始动环节,治疗时应注意早期识别,并加以制止,以防疾病传变。根据“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思想,治疗上焦病变,多选用甘淡辛凉之药,先疏散犯肺之风,继清心肝之热,方选“辛凉平剂”的名方——银翘散加减。临床加减:鼻子抽动加辛夷、苍耳子、白芷以疏风通窍;眨眼多加青葙子、菊花、夏枯草清肝明目;清嗓子加射干、玄参、果榄、胖大海以润肺利咽;摇头加天麻、钩藤以息风定摇;伸脖子加葛根、伸筋草、木瓜以疏筋通络;秽语加石菖蒲、胆南星、郁金、清半夏以宁神定志等。
  (二)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加之小儿“脾常虚”,“脾主运化”,“脾主四肢”,脾胃受损,化源不足,不能充养四肢,出现肌肉挛缩而颤动。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运化失常,升降失司,痰浊之邪困阻于中焦,古有“脾胃为生痰之源”之说,可致气机壅塞,寒热错杂;“土虚木乘”,脾虚而血化源不足,肝不藏血,“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血虚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出现抽搐、急躁、肢体动摇等症。肝、胆为表里之脏,气机之枢,主疏泄恶抑郁,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水液失布化生痰湿。痰湿又可反阻胆气,从阳化热后变生痰热也可扰乱胆宁,而出现烦躁、梦语、胆小怕事等症。正如《类经·藏象类》云:“肝胆相济,勇敢乃成。”故肝胆与勇怯关系密切。而胆气受损,他脏也定受其影响,故《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病机虚实交错,病情多变,正如《脾胃论》所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由上可见,脾胃气机紊乱也会导致抽搐等症,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从“中焦”脾、胃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理论来治疗“肝风证”。脾胃居于中焦,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二者升降相因,互相协调,如衡器之平,所以注重调理脾胃气机,使升者自升,降者自降,升降达于平衡。方用半夏泻心汤、熄风定摇汤、涤痰汤等加减治疗。四肢抖动加桑枝、伸筋草、白附子;腹部抽动加白芍。
  (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肝、肾位于下焦,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相互化生。下焦病变多由上、中焦热邪下移,损伤肝肾阴液;或是肺有病,金不能生肾水,肾水不能生肝木,心火亢盛不能下温肾水,肾水气化失常不能上濡心阴致心肾不交;或患儿情绪不得发泄而肝气不舒,气滞血瘀,或情志过激、肝郁化热;或久病耗伤肾阴,真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失潜,浮阳上越,阳亢风动等引起。又肝主筋,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虚风内动,故可见抽动等症。肝藏魂,肝藏血功能异常,则魂不守舍,从而出现烦躁不安,梦游、梦呓及幻觉等症。《灵枢·本神》云:“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由上可见,肝肾功能异常,也可引起抽动症,这为从肝肾论治该病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多以天麻钩藤饮、柴桂龙骨牡蛎汤或风引汤加减。血瘀者加川芎、丹参以通利血脉;心神不宁者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以安神定志;烦躁、易怒者加栀子、丹皮以清肝泻火。
  综上,在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时,“三焦”表现并非局限于某一部位,可表现为“一焦”或“多焦”症状同见,不可胶柱鼓瑟,须辨清轻重主次,灵活运用上述诸法,方收良效。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门诊经典病案分析
第一章 肺系疾病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发热
第三节 乳蛾
第四节 鼻鼽
第五节 咳嗽
第六节 肺炎喘嗽
第七节 哮喘
第二章 心肝系疾病
第一节 夜啼
第二节 汗证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四节 不寐
第五节 抽动障碍
第六节 癫痫
第三章 脾系疾病
第一节 小儿厌食
第二节 积滞
第三节 泄泻
第四章 肾系及相关性疾病
第一节 肾病综合征
第二节 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IgA肾病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第五节 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
第六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第七节 淋证
第八节 尿频
第九节 遗尿
第五章 其他杂病
第一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二节 痹证
第三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四节 荨麻疹
第五节 瘰疬
第六节 夏季热
……

第二部分 病房会诊病例探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