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方氏特色电针疗法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26179
  • 作      者:
    梁宜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精彩书摘
理论篇
  第一章 电针疗法的发展历程
  电针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得气基础上,应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即将传统针刺刺激和现代电刺激融合,在针刺对腧穴刺激的基础上,借助电的脉冲能量加强疗效的一种现代针灸治疗方法。在针灸治疗疾病的历史发展中,从单纯对腧穴的机械刺激到电针的应用,经历了诸多改良和发展,如针具的演变、针刺手法的演变(见附篇)以及针刺疗法的演变等,*终形成应用不同参数电刺激对腧穴进行干预的电针技术。2009年2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1部分:电针》(GB/T 21709.11—2009)(见附录3)已从发布当年8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电针技术规范应用已正式开启。本章主要就电针疗法的自然形成过程进行阐述。
  第一节 电针疗法的诞生
  电针疗法是中医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国内外针灸和理疗工作者的长期探索、研究实践密不可分,是针刺疗法与电学、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电的发现及其真正进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为人类社会发展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电除了改变人们的生活外,它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从未停歇。电针疗法的诞生与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分不开的,而“电”用于机体以及作用于腧穴也是一个逐步认识和发展的过程。
  一、“电”用于医学的认识
  “电”,*早见于甲骨文,为会意字,本意为“闪电”;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阴阳激耀也”;现在被引申为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量,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有着电鱼(electric fish)的记载,人们已经知道电鱼会发出电击。约2500年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均对电鱼有所记载。如古罗马医生拉杰斯( Scribonius Largus)也在他的著作 Compositiones Medicae中,建议患有痛风或头痛等病痛的患者去触摸电鱼,他认为强力的电击可能会治愈这类患者的疾病。几千年来,电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性的研究。直到1600年,英国的威廉 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才开始对电与磁的现象进行系统性研究,由于其在电学上的众多贡献,被尊称为“电学之父”。对电的认识随后逐渐展开,1791年意大利路易吉 伽伐尼( Luigi Galvani)认为神经细胞依赖电的媒介将信号传达到肌肉,由此开创了生物电学术领域。之后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电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如物理、化学、数学,以及各个领域的分支,在不同的领域中与医学交叉,比如与影像、超声、磁等的结合,同时也包括诸如电子显微镜用于医学基础研究。
  目前,“电”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用于各类生物电的采集,如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胃肠电、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等,通过采集机体生物电来监测机体的功能。第二类是通过刺激直接作用于机体发挥治疗作用,如用于急救的电除颤、用于维持心律的起搏器以及直接作用于头颅的深部脑电刺激仪等,均在临床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第三类是根据生物信息采集反馈进行干预治疗,如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血压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等,将生物电采集和电刺激治疗融为一体,根据生物信息情况实时反馈输出治疗。其中电刺激疗法在目前临床中应用广泛,在机体的康复与治疗中,不同参数的电刺激方法有着不同的治疗作用。
  二、电针理念的萌芽
  公元6世纪,针灸医学开始外传,首先传到邻国朝鲜、日本、印度等,17世纪经荷兰人拉因传至欧洲,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1810年法国医师白利渥慈( Louis Berlioz)首先提出了使用针具接通电流增效的想法,并指出在刺入心脏部位的针上通以电流以治疗窒息的患者。到了1825年,法国解剖学家、生理学家让 巴普蒂斯特 萨兰尔( Jean-Baptiste Sarlandière)开始首次尝试利用在针上通电的方式治疗神经痛和风湿热等病症,并发表著作《电针回忆录》。1888年,出现了有关用电针治疗乳腺癌的记载,此后关于电针疗法的文章开始不断地发表在《布里斯特内外科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等期刊上。这些都为我国电针疗法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电针仪器的诞生和初步应用
  在国内,关于电针的记载*早出现于《针灸杂志》1934年第1期,其刊载了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唐世丞先后发表了《电针手术及学理》《电针学之研究》等数篇有关电针学的论著。虽然受限于当时条件,电针理论很不完备,但唐氏创造性的研究设计及其研究成果的发表,对当时电针疗法的传播和发展、电针原理的进一步探究都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余平先生在所著的《金针电疗》中说:“针上用电,早为业针灸者所注意,或则未敢轻予试尝,或则未得功效,或则已收功效而未公布,故至今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和精确的方法。”说明当时的电针技术尚属于初始阶段。
  真正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电针疗法的是陕西省西安市卫生学校朱龙玉医师。朱氏在针灸疗法基础和巴甫洛夫保护性抑制学说指导下,结合生理解剖学知识,在比较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开始对家兔和犬加电针进行实验探索,结果显示电针对大脑有保护性抑制作用。此外,朱氏创造性地将医学生理学实验中刺激神经肌肉的“感应圈”(初级线圈输出脉动直流、次级线圈输出感应电流)应用于针上通电的电针治疗中,并于1953年创制了第一台电针机,命名为“陕卫式电针机”。随后电针机逐渐发展为直流电针机、交流电针机、感应断续脉动电针机、低频率振荡器电针机等几种。1956年朱氏电针疗法在陕西95个县市得到推广。1957年朱氏进行了电针镇痛试验,当年学习或应用电针疗法者约3000余人,供应电针机达4000部。电针疗法应用的另一个高潮是1958年8月30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尹惠珠医师在李继孝和黄羡明两位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用针刺麻醉进行了扁桃体摘除手术。随后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及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等运用针刺麻醉开展了颅脑肿瘤切除、全喉切除、肾移植、脾/胃次全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剖宫产和子宫次全切除等手术,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这一阶段的针刺麻醉手术其实大部分都用到了电针仪,以电针麻醉为代表的针刺麻醉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针灸,也让我国的针灸工作者逐步重视并研究电针疗法。
  第二节 电针疗法的发展与演变
  电针疗法是将针灸针刺入人体穴位后,通上不同强度、波形的脉冲电流刺激人体穴位,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新的医疗技术是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电针疗法的治疗范围很广,对诸如神经痛、神经麻痹、精神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电针疗法发展概述
  电针疗法应用的发展高潮是针刺麻醉。1958年12月5日上午,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孟庆禄使用电针开展针刺麻醉,并在针刺麻醉下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当时他在患者申某的“内关”和“太冲”两穴针刺,并接通电针仪行脉冲电刺激,在不用麻醉药物的情况下,摘除两侧扁桃体,整个过程约20min,患者全程未觉疼痛,且患者术后恢复得比用药物麻醉者快。该医院至今还保留着当时卫生部发来的贺电。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公开发表了临床研究成果——《针刺替代麻醉为临床麻醉开辟了新道路》,从而开创了针刺麻醉这一崭新研究领域。1968年我国首台晶体管低频脉冲电针仪研发成功,随后电针疗法和针刺麻醉(主要是电针麻醉)迅速在全国推广普及。1971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载《中西医结合的光辉范例——欢呼我国创造成功针刺麻醉》一文(图1-1),报道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第一结核病总院(现为上海市肺科医院)、工农兵医院分别用针刺麻醉成功实施扁桃体摘除、肺叶切除和脑外科手术的情况,实际上大部分针刺麻醉手术都用到了电针。
  1972年2月24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行的30余名访华团成员及记者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观看了针刺麻醉手术下肺叶切除的全过程,画面由通信卫星直接传到美国,反响强烈。1979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针灸针麻学术研讨会上,电针研究资料占比竟然高达57.2%。2005年6月30日仁济医院的王祥瑞主任采用电针针刺麻醉方法对患者陈某缺损的心脏进行了手术修复,手术在英国 BBC电视台全程转播,超过400万人观看了这个纪录片——《替代疗法:针灸》。2018年5月2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
展开
目录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电针疗法的发展历程 3
第一节 电针疗法的诞生 3
第二节 电针疗法的发展与演变 6
第二章 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15
第一节 电针疗法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 15
第二节 电针疗法的操作规范 23
第三节 电针疗法的刺激参数选择 24
第四节 电针疗法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28
第三章 电针疗法的作用机制 30
第一节 神经系统与电针疗法 30
第二节 运动系统与电针疗法 36
第三节 消化系统与电针疗法 38
第四节 呼吸系统与电针疗法 42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与电针疗法 44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与电针疗法 47
第七节 泌尿系统与电针疗法 50
第八节 生殖系统与电针疗法 54
应用篇
第四章 方氏特色电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心悟 59
第一节 方氏特色电针在疼痛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59
第二节 方氏特色电针在瘫痪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71
第三节 方氏特色电针在情志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87
第四节 方氏特色电针在针刺麻醉中的应用 95
第五章 方氏电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举隅 101
第一节 电针治疗的优势病种 101
第二节 电针治疗的可选病种 163
附篇
附录一 针具演变 197
附录二 针刺手法演变 206
附录三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1部分:电针 212
附录四 常用疼痛评估量表 222
附录五 缩写词列表 235
参考文献 239
编后记 24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