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妫川文集-秉烛行吟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0168174
  • 作      者:
    林遥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妫川文集”是对延庆文学创作的一次大检阅和汇总,也是延庆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标志,更是当代延庆文艺工作者留给历史的文学记忆,其中收录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大部分都是在全国文学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过的,有不少曾结集出版,其中还包含了许多曾获得过全国奖项的作品。它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学水平,其中有的作品甚而达到了中国当代文坛的艺术水准。 本书是其中一册。 林遥的《秉烛行吟》以诗性的语言,全景式地扫描、勾勒中国文化的斑驳意象,具体收录了《乡关写意》《说书人》等作品。
展开
作者简介
林遥,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入选首都第一批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作品散见于《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文物报》《北京文学》《北京作家》《北京人文地理》等出版物中,出版有长篇小说《戊戌侠踪》,散文集《明月前身》,诗集《侠音》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座戏楼,甚至是覆顶倾梁的老戏楼,往往是村镇中的一大景致。
大风扬起,大雪纷飞,我行走在京郊的这些静谧村落间,恍惚中,感觉悄隐在青砖残垣里的戏楼,显得更加苍迈,更加老朽,也不知它们在重重岁月的压挤下撑持了多久,以后还能撑持多久,可它们确是岁岁年年地撑持着。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山区还是平原,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几乎都能见到戏楼的身影。尤其是在乡村,几乎每个村、镇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繁或简的戏楼。
这些戏楼,似乎被今日的时光遗忘了,总是那么孤独地缄默着,缄默中却也张扬出了一种遗世独立的气势!
当历史从从容容地拂去了这些戏楼上的红墙翘顶,卸去了明柱彩绘,它们便幻化成了一方方横陈在地的无字老碑,心定神清地歇卧在了不起眼的地方。它们曾经红红火火地喧闹过,并极有力度地撞击过历史,可现今只能饱含着数不清的老故事守候着身边的黄土地。
学问深时意气平。戏楼变成砖垛或土台之后,便添加了这般深沉的气度。
数年的时间,我步履蹒跚,看过了散落在京郊周边大小散落的数十座残存戏楼,蓦然想起自己写过的《风雪山神庙》中的诗句:
我静候在台下,等待散场。
只记取戏中箫声低咽,锣鼓冰凉。
站在这些戏楼前,我才憬悟自己好久没有看戏了。
电视上看的不作数,因为体味不到现场的气氛。
我最后看戏的印象,停留在风雷京剧团演出的折子戏专场。坐在湖广会馆二楼的包厢,有茶水点心,环境美则美矣,却疏远了幼时在村中摩肩接踵挤在戏楼前看戏的心情。此后我再未进过戏院,屈指算来,已逾十载。
过去,京郊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生活单调,唱戏、看戏是大众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因而戏楼便成了乡村里唯一的文化活动中心,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出生于农村,从小就喜欢看戏,曾见过很多戏楼。小时候,戏楼在我眼里一直是村子里最为宏伟高大的建筑。
记忆里,邻村中羊坊的戏楼,去的次数最多。每年村里有庙会,就会有唱河北梆子的剧团来这里唱戏。我们这地方喜欢听梆子腔,这种唱腔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是北方最具地域特色、受众范围颇广的一个古老剧种。
每到那几天,邻近几个村都像过年一样,割肉买菜,以招待前来听戏的亲戚朋友。村上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做生意的小摊,很是热闹。戏楼上慷慨激昂的梆子腔响遏行云,戏楼前拥挤着观众,还有卖各种吃货玩具的小商贩。看戏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老人们大都戴着草帽,手里轻摇着蒲扇。尽管正在上演的剧目,他们都不知看了多少遍,情节和唱词都烂熟于心,但每次看戏都是饶有兴致,不到戏演完,一般很少有人半道离场。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戏楼绝对是村民心中的文化圣殿。但自从电视机普及以后,唱戏、看戏不再是村子里唯一的娱乐活动了。再后来,碟机、手机、互联网也开始普及,文化娱乐形式更加多元化。戏,很快衰落,戏班子也越来越少,戏楼便遭到冷落,被闲置起来,时间一长,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戏楼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剩下为数不多的残存,寂寞地蹲守在乡村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
语言的面纱,
遮盖着你的容颜……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这是2004年5月1日,为了纪念梅兰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在长安大戏院上演的新创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中的几段词。
前者是泰戈尔的诗,用孟加拉语念白,后者是《霸王别姬》的原词,这是节日焰火式的剧作,是庆典式的,是为了纪念,是为了一种仪式。
在世界文艺中,似乎戏剧的交融更加容易和纯粹。P3-5
展开
目录
氍毹忆朱痕
乡关写意
说书人
守庙人
烟花醉梦入扬州
玄奘的背影
武侯之困
犹是书生此羽生
痴人侯公子
书房一间,勿求广厦
丝路南国有于阗
西北望胡杨
履痕卷子
阳关独唱
沙中清泉
天人绝构莫高窟
春风不度玉门关
风吹戈壁滩
江南酒意
寂寞梨花魂
上善若水
跋撷一片旧时月色掌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