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七腊八 出门冻杀
“腊七腊八,出门冻杀。”这是流行在家乡的一句谚语,说的是腊月初七八的天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出门会把你冻死的。今年的腊八正好赶上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大寒。
腊八时节,的确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从节令上说,是大寒节气,属于“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段,天寒地冻,无与伦比。昨天早上,老天居然毫无征兆地飘落纷纷扬扬的雪花来。雪花显然是冻透了,也是干透了,又小又薄,像从羽绒服里渗出来的细绒毛一般,即使在根本就感觉不到的微风里,它们己经零乱地不知东西南北了。落到地上也不融化,迅速给干冷的大地布上一层淡淡的银霜。
河北的童谣里唱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一过,年节的帷幕就此拉开了,乡亲们杀猪、宰羊,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了。“小寒大寒,杀猪过年”,那是怎样一个热闹的场面呢!
小时候的腊八,家家户户都要腌腊八蒜。腊八蒜制作工艺非常简单,用老陈醋把大蒜瓣子泡起来,封装好就成;腌好后,形象好看,湛青碧绿,表里如一,如翡翠一般;味道鲜美,蒜瓣被陈醋泡透了,没有一丝的辣味儿,咬一口,微酸里还透着一丝甜意,醋汁中和了蒜的辣味,没有了原来的戾气,纯净顺滑;泡在瓶子、瓦罐里,一天一个样,等到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时候,启封跟醋汁儿一块儿倒出来,正好就着吃饺子,解腻去腥。 传说,一年四季里,只有腊八节这一天腌出来的蒜,才会是绿色的。我没有考证,估计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每年的腊八这一天,在母亲的指挥下,从背阴的南墙上,摘下蒜辫子来,把大头蒜一头一头揪下,再一瓣一瓣剥开,剥满整整一瓦盆。也是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想起那个谜语: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兄弟一分手,衣服就撕破。这个谜语非常好,不但比喻贴切,形象生动,而且寓意也好,它让我经常将母亲讲述的“小三分家”的故事联系,让我懂得兄弟之间应团结一心,不能各怀鬼胎而分崩离析。
这蒜辫子历夏经秋,熬过三伏的酷热,经过秋风的洗掠,眼看着就要挺过三九天了,它们才真正被派上了用场。但我以为,这大蒜到了此时,自身的能量己丧失殆尽,如果再不集中处理,马上就要生芽或干瘪了。也许正因为这样,才有了腊八蒜这道菜。
除了腊八蒜,还有腊八粥。腊八粥由五谷杂粮熬制而成,以小米大米为主要原料,掺以黄豆、黑豆、赤豆等,是典型的大杂烩,当然,营养也是不言而喻的。腊八粥要熬到糜烂黏稠,以将筷子插入粥中不倒为标准,热气腾腾的一碗,既是辅食,又为主食,解饥且御寒。
小时候,母亲熬腊八粥也会有意多熬些,并不是要施粥与谁,因为家家都在熬制,不存在救民于饥寒的情况。母亲会将剩下的腊八粥喂鸡,她说,鸡吃了腊八粥,就开始下蛋了。老家散养的母鸡,一个冬天几乎不生蛋,腊八一过,那些母鸡,抖擞精神,迎接新春。 诚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何况,冬天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似乎看到,春天在向我们招手了。
(2021年1月20日)
P2-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