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十七
1985年5月3日,我在父亲的陪同下,提着简单的行李,搭了一辆顺风车,来到了位于县城北部、距离县城30余里的和川镇,开始了作为税务“官”的生涯。
能进税务局参加工作,源于1984年11月9日的招干考试,那时正积极备战高考的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偶然看到了墙上张贴的招干公告,说是税务局要面向社会招考一批税务干部,回家后吃饭中间,我顺便给母亲讲了街头张贴的公告,母亲说:“你想试试就试试吧,可别误了高考。”我问母亲,税务局是干什么的。母亲说:“就是在街头拎包向商户收税的,不过也是吃公家饭的,考上了,也算有了正式工作。”听了母亲的话,同几个要好的同学商量,他们对于考不考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最后还是我决定先参加招干考试,反正高考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万一将来考不上,这也是一条出路。
于是我准备报名参加考试,没承想,报名也是一波三折,刚开始报名,条件是高中毕业,可我高中还没毕业,自然不符合条件,父母托了许多人帮忙,才把名报上。后来由于本县高中生太少,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不达比例,报名范围扩大到初中生,我自己又去报了一次名,结果考试完,出现了两个李海生,考上后,还费劲解释了一番。
我记得考试是在县北门小学举行的,当天下着大雪,我特意穿上父亲去北京出差买回来的一件绛紫色夹克,脚蹬着大雨鞋。到考点后才发现参加考试的人足有100多名,四个教室全坐满了,看到这么多的人参加考试,我心里面直打鼓。后来,我才知道,这次税务招干考试,是税务局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考试,招考的干部还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全县总共招5人,农村户口招2人,城市户口招3人。另外,还有本局职工参加的转干考试,所以人特别多。我参加工作后才懂得,干部与职工是有区别的,干部身份必须经过考试才能获得,有名额限制。我确实没想到自己能考上。招干考试结束后,我又准备高考去了,也没把这当回事。好在那时我在文科班的成绩还可以,除了数学太差,其他的科目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倒没敢想考上什么大学,总觉得考上中专,以后有碗饭吃,还凑合。
到了1984年12月底的时候,虽然没有接到正式通知,我已经知道自己考上了,可心里还是没谱。一面抓紧复习,一面等候通知。1985年4月16日,距高考已没有多少日子了,我突然接到了税务局的通知,让22日去税务局报到,当时真有点喜出望外。报到时,我们一起考上的5个人见了面,四男一女,其中一个人和我是同学,其他3人,以前并不熟悉。那时的税务局大楼,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县城属于最好的建筑了,一进大门,我就觉得办公楼高大、气派。见了穿着税务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忙进忙出、牛气十足,我心情更是激动,心里想着自己就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从里到外透着兴奋。
报到后,先是进行培训。培训开始时,局领导分别讲了话,当时只有两名局长,一正一副,局长姓王,副局长姓卫。随后由时任税政股的老彭股长主讲,从那时起我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税收、税法,知道了产品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等税种,以及开征的时间,计税依据,征缴和入库的时间,税款报结等基本知识,了解了我国的税制,知道了国家刚刚完成的利改税改革。经过一个星期的简单培训,我们5人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有两人留在了县城的税所,我和其余的两人则被分到了乡下不同的税所,当时的心情很难形容,说不上是兴奋,还是难过,反正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从此以后,学生时代结束了,几乎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就一脚踏入了社会。一生中,没参加过高考,实在是挺遗憾的,尤其是开始写博客后,知道了天南地北的许多博友,他们大都是大学毕业,心里很是羡慕,有时同他们交流,看他们的文章,感觉自己像个土老帽。
当时的和川所刚刚建成,一排坐北朝南十几间砖瓦房,一个很大的院子,在镇上很是扎眼,主房的对面是三间灶房,旁边有一块不小的菜地,院子里坑坑洼洼的,砖头、瓦块遍地都是。
P3-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