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游艇发展历程
游艇,一种现代常见的水上娱乐高级耐用消费品。根据中国 《游艇安全管理规定》的定义 ,游艇是“仅限于游艇所有人自身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具备机械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在现代生活中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个人、家庭及团队组织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游艇的本质是一种船舶。与其他类型船舶相比,游艇是主要用于游乐或者运动的船只,游艇设计制造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休闲娱乐。因此,与其他客用、货用轮船相比体积更为小巧和精致 。
轮船的发明与使用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当时的中国人发明了靠人力踩动的木制桨轮,古代称为“车船”“车轮轲”。相比之下,游艇的出现晚了很多年。根据经济的发展程度、普及率,以及游艇的动力装置、使用目的等不同,可以将游艇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游艇发展的萌芽期(14世纪至18世纪)、游艇发展的成长期(18世纪初至20世纪初)、游艇高速发展期(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和游艇发展的稳定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1.1 游艇发展的萌芽期(14世纪至18世纪)
14世纪至18世纪是游艇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游艇被认定是一种小型帆船。但是,此时游艇的设计制造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游艇帆具的设计大多参照同时期帆船的设计样式。下面主要介绍14世纪至18世纪帆船的外观设计和制造技术,从而展示这一时期游艇外观设计的演变。
1.1.1 萌芽期小型帆船外观设计与制造
第一艘游艇出现于14世纪,由荷兰人率先发明。由于游艇与商船相比更为轻便、速度较快且转向灵敏,荷兰人用这种小型游艇来驱逐走私者、海盗和罪犯。同时,当时富有的船东和商人为了庆祝自己的商船平安凯旋,也会使用小型游艇去海上进行庆祝活动。这种小型游艇就是现代游艇发展的雏形。
游艇的设计可以分为外观设计与动力设计。外观设计主要指游艇外形结构的组成部分,如帆具、桅杆、船壳等;动力设计主要指游艇的驱动方式,如风力驱动(帆船)、人力驱动(皮划艇)、机械驱动(摩托艇)等。
萌芽期小型游艇的动力设计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因此该时期游艇的动力设计与大型商船无异,主要依靠风力驱动帆具,从而使游艇前行。萌芽期游艇的外观设计发生了许多变化,通过研究分析14世纪至18世纪大型帆船设计制造的变化可以看出小型帆船即游艇的设计变化规律。在此阶段,小型游艇的外观,尤其是帆具与桅杆的设计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
1. 帆具及桅杆的演变
1)从三角帆到垂直悬挂的方帆
帆具在船只顺风行驶时能提供很大的推进力,对于航行速度的快慢具有重要作用。帆具的第一次变革发生于14世纪初期的地中海地区。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里,帆船的主要设计方式为“拉丁式纵大三角帆”。但是拉丁式纵大三角帆推动力不足,因此出现了垂直悬挂的方帆。后来,垂直悬挂的方帆在北欧船只(如柯格船)上表现良好,在日常航行中方帆所带来的动力与其他帆具所带来的动力相比更为出色,便日渐推广开来。
2)单桅单帆与船楼的出现
单桅单帆帆船是指拥有一根桅杆和一面帆具的帆船,这种设计是大多数地中海帆船的标配。与之前船只不同,自14世纪中期开始,单桅单帆的帆船开始建有船楼。船楼是耸立于船首或船尾的上层建筑,功能与陆地上的城楼一样,船楼在海战中可以作为制高点,同时给船只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更好的视野。船楼的增建实现了单桅单帆帆船外观设计上的一次变革。
3)双桅单帆设计的出现
一根桅杆和一面帆的帆具设计虽然延续了很长时间,但是这种帆具设计在船只的航行过程中具有很多弊端。因此14世纪晚期就曾经有人尝试对桅杆的数量做出改变,即在艉楼上额外安装一根桅杆。
这种尝试是在拉丁式纵大三角帆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而形成了双桅单帆帆船。双桅单帆可以使船只的操控更加方便,使逆风航行较之前更为容易。双桅单帆的设计方式于14世纪晚期出现,直至15世纪初期该建造方式才逐渐普及。
4)从双桅双帆至多桅多帆的变化
随着小型帆船的普遍使用,人们对船只速度的要求逐渐提高。15世纪初期,两根桅杆两面帆的设计逐渐普及。可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满足于此,开始尝试在船只上安装第三根桅杆和第三面帆,即前桅和前桅帆。
15世纪后期第四根桅杆诞生,它被安装在一些大型的船只上面,位于后桅之后,上面装有一面三角帆,被称为波拿文都拿后桅帆。接着人们在后桅上又加装了顶桅帆。但它们的实用性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所以在日常航行中并不经常使用。
15世纪后期人们逐渐意识到,增加桅杆及帆具数量不仅可以增加推力,还可以帮助船夫更好地操控船只。但后来前桅及前桅帆的大小都逐渐增加,变得和主桅一样拥有全套帆具。在这个过程中,斜桅杆也出现了。斜桅杆是系在船艏斜桅上的帆桁上。斜桅杆和其他桅杆虽然增加了帆船的推动力,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船只的前方视线。
2. 船壳的改进
船壳即船的外壳。船壳在船体上多以光顺曲面呈现,尾部和首部的形状有很多种。北欧船只与地中海船只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船壳的制造方式。
北欧船只的船壳是重叠搭接的,重叠搭接就是一个木板的一部分压在另一块板之上;而地中海船只的建造方式是平铺式的,即一块木板与另一块木板紧密相连。在15世纪,当船只的尺寸逐渐加大时,人们开始发现重叠搭接的船壳的弊端,它在行驶过程中容易进水,这对于船只来说是致命的危害。
3. 艉柱舵的出现
地中海船只外观设计的一个重大改变便是艉柱舵。艉柱舵是指船尾端,从船底到艉肋板,连接两侧外板和龙骨的构件。在这之前,用来操控船只的是船尾两侧悬挂的舵橹,它决定着船只的行进方向,这个方法是13世纪以来北欧船只一直使用的。
当船只较小时舵橹的缺点并不明显,可是随着船身尺寸的逐渐增大,其缺点也暴露出来了。巨大的船身尺寸需要多个舵橹,这就意味着舵手要在甲板下面,依靠船上的口令声来确定是否工作。这需要舵手们密切的配合,难度较高。但是艉柱舵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只需要在船尾后面加装一块竖直木板,转动方向时只要调整艉柱舵的角度,便可以轻易地调整船只的行进方向。
在萌芽期帆船的外观设计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如帆具和桅杆的出现,船壳的改进及艉柱舵的出现,这些变革使得帆船的制造技术更加精湛。下面将简要介绍该时期所建造的著名的帆船,以便更加详细地描绘萌芽期帆船设计的变化。
1.1.2 萌芽期著名的帆船
经过了大约三个世纪的漫长发展,帆船不论是外观设计技术还是生产制造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也建造了一些著名的帆船,如克拉克船、拉丁卡拉弗船及盖伦船。这三种帆船各具特色,集中展现了萌芽期帆船的制造技术。
1. 克拉克船
克拉克船(carrak,葡萄牙人称之为nao,即“船”之意)是地中海地区一种常见的船只类型。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它毫无疑问是大容积“巨兽”。1519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众人皆知,麦哲伦的船队所使用的船只均为克拉克船。选取这种船作为环球航行有其充分的理由:克拉克船船身较大,提供了大量的空间,能够装载足够多的船员和补给,当然还包括麦哲伦要带回去的货物。
克拉克船的特点不仅在于庞大的船身,还在于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其拥有圆弧形的船艉,由船板从船侧向舵柱弯成弧形而成。不仅如此,克拉克船可谓是考察过去帆船演变的真正起点,它首次将船楼的建筑融入船壳的构造之中。在接下来几个世纪船只的建造中,船只正是基于克拉克船的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的。
在越来越多的桅杆和帆具出现的同时,克拉克船的吨位也随之增加。许多大型的战舰开始在16世纪涌现出来,如葡萄牙的西奈山的圣卡塔琳娜号,以及1514年建造的以亨利八世命名的主赐福亨利号,它经常被戏称为大哈里号。它们的设计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几乎用上了当时*先进的技术。后来发展起来的盖伦船(galleon)就是在这种大型船只上建造的,只不过盖伦船在甲板上安装了铜炮。
16世纪中期,铸铁取代了拼接的锻铁成为制造重炮的材料;安放在四轮炮车上的前装炮取代了装在固定炮架上的后装炮,这些改进使更多的人开始看好舰载火炮的应用前景。16世纪初可开闭式炮门的出现使火炮得以装在离水线很接近的下层甲板上,增加了船上搭载火炮的数量。这些革新都使得重炮战舰的概念成为事实。
重炮战舰的兴起暴露了克拉克船的缺点:其庞大的船体建筑影响帆具的应用与航海时的性能。不仅钢炮无法大量安装,同时过高的船楼使得船只头重脚轻,在强风的吹袭下容易倾覆。
2. 拉丁卡拉弗船
远洋探险中,除了地中海船较为受欢迎之外,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船只是装有拉丁式纵大三角帆的卡拉弗快帆船,又称为拉丁卡拉弗船(caravela latina)。后人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船只改为横帆船,以更好地利用顺风。
例如,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航行中,他的两艘拉丁卡拉弗船*后就全部改装为横帆船。拉丁卡拉弗船相较于其他船只,其优点在于吃水较浅,船体更加流线,阻力较小,适合远程航行。这些设计比克拉克船这种庞然大物更加优秀,但同时也意味着它的载重能力相比之下小了很多。
3. 盖伦船
克拉克船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其缺点也在逐渐暴露,效率欠佳的船形就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在克拉克船之后发展起来的盖伦船通过改变船体比例,克服了这一缺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横帆船的形式与外观多多少少直接源自盖伦船,在一般配置、结构与帆具上都有所改进。
盖伦船船形的船长、龙骨长和船宽的比例很大,达到了4︰3︰1,相较之下克拉克船只有3︰2︰1。船长、龙骨长和船宽的比例大的*大的好处是可以改善船壳周围的水流状况,降低船只行驶的阻力,使船只拥有更好的机动性能以适应航行。
盖伦船较克拉克船来说另一个重要的改进是船头。盖伦船的船头位于艏柱上方,艏楼之前,延伸到船艏斜桅下,向前逐渐变细,尖端有个装饰的船首像。这个地方可充当船员的厕所,因为排泄物可以直接掉入下方的海里。有趣的是,即使今天,水手的俚语里“头”一词仍然指的是厕所。
不仅如此,盖伦船还将克拉克船的圆形船尾变成了较狭窄平坦的形状。这一形状的改变可以更好地分担艉楼的重量,从而保证航行安全。
盖伦船的一个标志性船只为1575年由英国建造的复仇号帆具战舰。该船只尺寸较小,拥有较长、较纤细的船体和改进过的帆具索具,攻击方式为远距离炮击战术。
在同一时期,西班牙人使用的是接舷战术,这种战术自罗马时代便开始出现,需要搭载很多船员。接舷战术迫使西班牙人必须使用庞大的克拉克船,从船楼上向敌舰甲板投射火力。针对这个痛点,英国人在海战时选择盖伦船,配备新式的帆具和火炮压制使用笨拙克拉克船的西班牙人,使他们没办法登舰肉搏,并利用这些优势于1588年击退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这个时期船只的建造要求是使船只能加装更多、更重的火炮,这意味着船只的运载能力要更加强大。所以船只形状的建造逐渐趋向于越向上越内缩的船形。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装在两舷的火炮能尽量靠近船体中心线,增加了船只的稳定性。另一个好处是向上逐渐收窄的船体使得敌人登舰肉搏更为困难。将这一理念发挥到极致的是荷兰人,他们所建造的船只底部平坦,可以在浅水中自如航行。
到17世纪初,船只的设计又出现了变化,曾经远在艏楼前方的前桅向后移动,竖立在艏楼上的甲板上。
1.1.3 萌芽期游艇的主要用途
萌芽期的游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用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驱逐走私者、庆祝重要的活动节日及满足皇室贵族的一些娱乐休闲需求等。
1. 驱逐走私者
第一艘游艇出现于14世纪的荷兰,其设计初衷主要用来驱逐走私者、海盗和罪犯。荷兰地处西欧,其西、北两面濒临北海,与德国和比利时为邻。当时,荷兰国土南北长约300千米,东西宽约20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