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传播等。出版有《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等16种专著,《刘兵自选集》等10种个人文集,《超导史话》等6种科普著作,《正直者的困境》等9种译著,主编《科学大师传记丛书》等多套丛书,发表学术论文330余篇,其他报刊文章600余篇。
目 录
自序 ▶▶▶ 1
科学与艺术
科学与艺术关联的四个层次 ▶▶▶ 5
时空中的身体和宇宙 ▶▶▶ 11
构建艺术与科学的坚实基础 ▶▶▶ 47
关于“智能化”与设计的若干哲学思考 ▶▶▶ 51
“图”与“书”——蒙古族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蒙文书籍设计
中的应用研究 ▶▶▶ 63
科学与性别
科学与性别:性别研究不可忽视的维度 ▶▶▶ 75
从科学史与男性视角关注性别研究 ▶▶▶ 79
性别视域下如何看“整容”技术的流行 ▶▶▶ 85
杰出的女性科学家 ▶▶▶ 91
中国妇女的环保实践与本土特点 ▶▶▶ 93
性别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漫谈 ▶▶▶ 107
转换视角看科学.indd 1 2021/8/9 17:10
思考博物
梭罗、利奥波德与卡森,他们是什么“家”? ▶▶▶ 145
丛中人与丛中鸟:品读《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 ▶▶▶ 185
官方与民间:科学传播与观鸟 ▶▶▶ 217
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看鸟 ▶▶▶ 221
“鸟人”的审美与科学 ▶▶▶ 229
给《中国博物学评论》创刊号的贺词 ▶▶▶ 237
医学文化
医学中的身体之多元性 ▶▶▶ 241
关于中药“毒”性争论的科学传播及其问题 ▶▶▶ 249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也许是对中医发展的一次重大打击
▶▶▶ 263
对民族医学的理解与医学理论的多元性 ▶▶▶ 269
对话民族医学 ▶▶▶ 275
1918年大流感和今天的新冠肺炎——《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
诗》读后 ▶▶▶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