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发现衢州非遗之美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6191398
  • 出 版 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非遗之美,美在她久经岁月的沧桑,美在她孕育着一方土地的古老文化。 刻画了衢州非遗的发展脉络,为历史留下一份记录底稿,引导人们感知过去、认识现在、探索未来,进而让衢州非遗在新舞台新空间中,美美与共,焕发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再现、再造、再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衢州非遗充满行走的力量。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由衢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一本关于衢州非遗文化的书集,是对衢州非遗文化项目的一次系统梳理,为的是让人们记忆衢州曾经的过往,延续悠久的文脉。
本书作者秉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担当,将目光投向衢州的非遗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心、用情、用力思考和寻找衢州非遗的未来和方向,期待让古老非遗更多地融入现代生活,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新潮方式去讲述非遗故事,试图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的思念,唤醒更多人的文化自觉,一起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重新成为“国潮”。
展开
精彩书摘
春神归来,大地回春
文/徐丽 徐聪琳 祝春蕾
节气,一如鱼鳞瓦背上缓缓升起的炊烟,针针走秀,编织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漫芜时光。
位于衢北深山九华乡外陈村的梧桐祖殿,是中国唯一一座供奉春神句芒的庙宇。水磨青砖,山岩石板,隔着寂美的古巷夕阳,行走在九华乡妙源村村口的梧桐祖殿外,竹海随风摇曳,半壁山色皎然沉落在山脚那条名唤“庙源”的小溪中。在这里,梧桐祖殿的青墙黛瓦,天井中悬挂着的二十四节气灯笼,都会在每年“立春”那天被热闹的鞭炮声唤醒与点亮。
从最初的梧桐祖殿的发现,到恢复祭祀、申报国遗、入选世遗……当我们亲近“九华立春祭”,就如同亲近那些铭刻在节气背后的光阴故事。
初见梧桐祖殿
2001年,为躲避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正在参与浙江省旅游普查工作调查的汪筱联来到当时还叫外陈村的妙源村。在村中梧桐峰下的一处老建筑里,汪筱联没有想到,自己即将与一段蒙尘的传说不期而遇。
春雨如瀑,这栋被村人作为木材加工厂和碾米厂同时使用的老建筑上,一块匾额引起了汪筱联的注意,他回忆道:“当时雨很大,这栋建筑正面大门上的泥层经雨水冲刷后剥落,显露出了梧桐祖殿四个绿漆大字。而且这栋建筑正面有三扇门,不像是民居的样子,我当时就猜测这应该是座古庙。” “这里原来是个庙,供奉的是梧桐老佛。”村民无意间的告知,印证了汪筱联的猜想,同时也激发起了他浓厚的好奇——十年浩劫中,神像焚毁,劫后余生的古建筑群已不多见。作为旅游资源调查和地方文史研究学者,这里引起了汪筱联的重视,在其后的几年间,汪筱联将这座殿宇作为重点调查研究对象。
“在寻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栋建筑在1933年曾经大修,1949年后遭到较为严重的毁坏,一度被用作村里的锯板厂和碾米厂。此外,不少年长的村民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一点——庙里供奉的‘老佛’背后长着一对翅膀。在中国的神话体系里,背后长翅膀的神仙并不多。”一次次地寻找村中老人调查考证后,汪筱联还有了另一个“意外”的发现:这座隐于深山的梧桐祖殿,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有立春庙会和中秋庙会。每逢春节,这里都要做戏、祭祖,热闹非凡。“这很可能是全国唯一保存着的春神庙,梧桐老佛就是春神句芒!”
2004年,在汪筱联及一众有识之士的不断奔走呼吁下,锯板厂和碾米厂终于从庙内搬走。村民们自发捐款,凑了三四万元对神庙进行修复,并根据村里老人的回忆和《山海经·海外东经》中对春神“鸟身人面,乘两龙”的描述,用梧桐木雕出了“身穿白衣,脚驭两龙,背负双翅,右手持规,左手握五谷”的春神形象,立于梧桐祖殿中,并在大殿左右两侧墙壁上,绘有二十四节气主题的壁画做装饰。
春神出山与祭典恢复
2005年立春,梧桐祖殿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立春祭祀。此番“春神出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随后,梧桐祖殿久已流传、一度中断的立春祭祀仪式整体得到了恢复和完善。
而今每逢立春,九华乡妙源村的人们都用最朴素的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吉时到,迎春……”立春那天,祭春活动在司祭呐喊声中隆重开始。殿内是悠扬的钟鼓声,殿外礼花绽放、鞭炮齐鸣,整个梧桐祖殿成了沸腾的海洋。
“向春神敬献祭品……”猪头、牛头、羊头、年糕等寓意丰富的祭品被送入殿内案桌上,村民们手拎精心准备的青菜、水果、糕点等点心篮子置于案几;“向春神敬献花篮……”身着深色中式服装的礼生和众多代表抬着花篮依次从大殿正门躬身走入殿内向春神行礼。随后,在主祭、陪祭一句句洪亮的吟唱中,众人齐声喝彩。在场的人都带着虔诚、敬意,祈求风调雨顺、物丰民阜。
祭春仪式结束后就是鞭春牛仪式。这是立春祭中的重头戏,含有鞭策耕牛努力耕作,使农作物收成更好的祈农之意。人们一边赶着黄牛,一边说着彩话。芒神扮演者向观众撒花生、糖果……
P3-5
展开
目录
Part.1 人类非遗
春神归来,大地回春
Part.2 国家级非遗项目
高腔不老,再续春秋
婺剧最后的绝技,藏在了江山
中秋之夜呼龙来,香火纷飞祈丰收
走出庙堂,今人祭孔
烂柯落棋处,人间出圣地
指尖悬丝,演绎悲欢离合
纸薄情长,千年技艺翻新章
引吭喝彩,福满万家
针魂归来,术惠于民
重绽华光,历久弥香
瓷中美人“脱胎”记
Part.3 省级非遗项目
狮舞人间,守护安康
汤汤衢江水,永流杨炯情
远去的“老腔”,道尽人间事
一炉铁火,映红百年匠心
家家习武,不传无德之人
开化龙顶:钱江源头有好茶
竹马耍高跷踩,开春迎新舞起来
枯木逢春,弦歌不辍
窑火凝珍,瓷村依旧
道士下山,传世武林
飘荡百年的民乐天籁
香酥冻米,只为齿留香
山歌鼓乐,唱响丰收的序曲
剪出喜气,剪出祝福
凤凰山下一壶春
Part.4 市级非遗项目
“衢州三怪”
东方“灰姑娘”王钟英优良品德垂范后世
双桥粉干风吹成
清明吃艾粿,不怕阵雨浇
方寸天地问雕画千情百愿
渔鼓声中道尽千古事人间情
山上藏圣旨,山下潜龙潭
开化苏庄炊粉:蒸出来的功夫美食
马金豆腐干:松黄香嫩,风味绵长
这碗龙门口扁食,何以传世百年?
才下舌尖,又上心问
情深义重的良心手工面
城隍信仰演变成的百姓狂欢
余东竹编,一丝一缕编织慢时光
昔日贵妃乘凉处,千古时光流韵长
酒香如许,丸定乾坤
衢江明果寺,故事何其多
一门绝技惊四省,救死扶伤美名扬
虽由人作,宛自天工
披一身蓑衣任烟雨
老底子的米酒味,靠诚恳留香
桃李树下,听寸劲拳音
听蜂嗡嗡,和蜂絮语
蛋壳之上也有小宇宙
炉火烤出人间至味
虚实之美,盛满水墨眷念
开时病详解先河
《舌尖上的中国》说它是最好的螺蛳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