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文化之基:优秀政治文化千年孕育
二 百年探索:近代中国政治催生协商民主
三 革命之需: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中的政治创新
四 现实之基: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的民主实践
五 制度之维:协商民主的制度创新与自主构建
第一章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文化根源
一 “和合”思想及其与政治协商的契合性
二 “中庸”思想及其与政治协商的契合性
三 “民本”思想及其与政治协商的契合性
四 “大一统”思想及其与政治协商的契合性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本质思想
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共和民主思想
三 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思想
四 马克思列宁主义多党合作思想
第三章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进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协商民主理论的初步形成
(一)统一战线思想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抗日统一战线思想与“三三制”边区政权的实践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的理论转向和实践深化
(一)从策略到战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协商民主理论探索
(二)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深化
(三)从政治协商到社会协商的深化
三 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的重建与创造性发展
(一)改革开放初期协商民主的重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与协商民主的创造性发展
(三)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形成
(四)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完善
第四章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实践构成及运行机制
一 中国国家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实践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协商民主
(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协商民主
(三)行政制度中的协商民主
(四)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间的协商
二 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协商民主
(一)农村基层的协商民主
(二)城市社区的协商民主
(三)企事业单位的协商民主
(四)地方行政中的协商民主
三 中国社会层面的协商民主
(一)社会组织协商
(二)人民团体协商
第五章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基础和实践构成
一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民主理论及其演变
(二)协商民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 西方协商民主实践
(一)西方国家制度中的协商
(二)西方地方治理中的协商民主
第六章 中西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比较分析
一 中西协商民主共性分析
(一)中西协商民主理论共性
(二)中西协商民主实践共性
二 中西协商民主差异分析
(一)中西协商民主理论差异
(二)中西协商民主的实践差异
第七章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
一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创新的现实需求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时俱进品质的体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需求
(三)民主话语权构建的需求
二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创新的内容
(一)协商民主内涵的理论创新
(二)协商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的理论创新
(三)协商主体的理论创新
(四)协商能力建设的理论创新
(五)协商渠道的理论创新
(六)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关系的理论创新
三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创新的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是协商民主理论创新的主体
(二)顶层设计与循序渐进发展
(三)理论界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缺乏衔接
四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创新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体系的融合问题
(二)协商技术的理论探索
(三)中西协商民主理论的关联界定
第八章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制度创新
一 中国协商民主创新的必要性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创新
(二)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二 中国协商民主创新的方式
(一)制度建构与制度实践相统一
(二)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一致
(三)强化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制度创新的领导作用
三 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创新的途径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创新
(二)政治协商制度创新
(三)人大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制度
(四)政府行政中的协商制度创新
(五)基层民主制度的协商创新
(六)社会层面的协商民主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