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毕节红色基因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3572142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编写这本《毕节红色基因》,旨在深入挖掘毕节红色资源,科学提炼红色基因深刻内涵,突出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学习“四史”特别是毕节党史提供内容全面、体系完备的参考读物,从而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早日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时间为序,以行政区划毕节市地域为界,通过论史与述人物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在内容上,既有对我党历史上重大史实的宏观论述,又有中共贵州省地下党支部林青、秦天真、缪正元等参加革命感人故事等的微观讲义。通过生动活泼的描述,将那些年代较远、尘封于世、鲜为人知的革命、建设故事跃然纸上,对于传承红色精神有重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
现毕节市辖区内,赫章可乐遗址、七星关古驿道、大方茶马古道、织金古桥、大屯土司庄园、敖家坟墓群、罗氏墓群和奢香墓等历史遗迹,如历经风霜的老人静穆着,写满了毕节社会变迁的历史故事。如织金古桥,穿城而过的潺潺河流上,一座座古桥就像织金古城项颈上的珍珠链,熠熠生辉。古桥的石材没有华丽的装饰或镂空,但浑厚、凝重、古朴、端庄、大方,厚重的石板栏极大方便了负重而行的商贾行人们小憩。窥古桥建筑原貌,即可想象出商贾行人们穿梭于石桥上的情景:或许肩上总是沉沉的挑担,或许背上总是重重的行囊,或许手持长长的扶杖。据明清史料记载,织金县城的古石桥多达36座。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仅7座,更多的石桥已湮没在历史尘封中。这些上百年的古桥经历沧桑巨变,见证了织金经济社会、人文历史和人民生活状态的变迁。如大方茶马古道,铺路石上深深的马蹄印,书写出了那一段悠远艰辛抑或是繁荣的历史,jrM~T当时的马帮们的苦乐与血泪。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的七星村,至今仍然保留着一段长长的古驿道,曲折蜿蜒的古驿道边,静穆的“万人坟”见证了各民族不懈奋斗、英勇抗争的历史。还有人文底蕴深厚的会馆,如位于七星关城区的陕西会馆、大方县瓢儿井的陕西会馆、金沙清池的江西会馆等。会馆作为离家的商贾以及其他人士聚会、议事、情感交流的地方,具备寄寓、交流、传递家书信息等功能,有的还是当地人民看戏、娱乐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位于七星关城区的陕西会馆,与毕节的红色革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陕西会馆又名春秋祠、陕西庙,坐落于今毕节市七星关区中华南路4l号,是一幢坐东北朝西南的古式建筑,会馆总建筑面积达1700余平方米。其门头上的“春秋祠”三字,虽然历经沧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清晰可见。该会馆由戏楼、大殿、厢房、钟鼓楼等组成,整个建筑形式规范,工艺精湛,2013年5月3日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会馆里原来还供奉着三国人物关羽以及其他人物的雕像,凸显聚义、忠勇、团结等寓意,如今为青云书画院活动场所。突显当年陕西会馆繁华景象的遗迹现仅存大殿、厢房、鼓楼,其余已荡然无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来毕节(今七星关区)经商或者途经毕节的人,大都聚集在陕西会馆,加上当时毕节本地人的唱戏、说评书等文化精神活动也主要集中于此,因此汇聚在陕西会馆里的人员结构甚为繁复。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流穿梭、“三教九流”汇聚于此的场所的存在,客观上为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人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主张提供了便于隐蔽的良好条件。当然,这里起初并非林青等宣传进步思想的阵地,因为这里同样有国民党当局、地方劣绅及其“眼线”出没,而且,这里有很多人都不像在学校读书的进步青年那样激进,但其具备的演出功能,能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林青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理想、革命主张等提供难得的场所和人文底蕴。林青等人为有效宣传进步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毕节女子学校(今七星关区松山路)发起成立以进步学生为主体的艺术团体——“草原艺术研究社”,以绘画、戏剧演出和艺术研究为掩护。
P4-5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黎明前夜地火涌
第一节 黎明前的毕节
第二节 开明绅士的影响
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贵州地下党毕节支部的成立
第五节 莫雄与“迎红”准备
第二章 红军长征在毕节
第一节 红三军团进出岩孔
第二节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
第三节 红九军团菜籽坳伏击战
第三章 艰苦奋斗迎解放
第一节 迎护红军结真情
第二节 抗日救亡奏乐章
第三节 前赴后继为解放
第四章 革命英烈昭青史
第一节 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林青
第二节 为人民开拓光明大道的先驱者——秦天真
第三节 真诚、无私的爱国者——周素园
第四节 其他党史人物代表
第五章 革命精神永不朽
第一节 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
第二节 拥军爱民,紧密团结
第三节 信念坚定、不屈不挠
第四节 自强不息、敢于胜利
第六章 红色基因代代传
第一节 毕节红色基因的演变及传承意义
第二节 毕节红色基因的传承
第三节 毕节红色基因的淬炼:试验区精神
第四节 毕节红色基因的升华: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