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郎川星火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651616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郎溪古称建平,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置县。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9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人口36万。郎溪位于安徽省东南边陲,长三角腹地,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中国绿茶之乡,江南水韵之城”之美誉,境内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通汇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首先选择之地。郎溪生态环境优良、旅游景点异彩纷呈,境内有世界上非常古老的人工运河胥溪河,有地藏王菩萨的第1道场石佛山,有保存完好的明城墙。历史名入伍子胥、岳飞、李秀成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陈毅以及国画大师张大千都曾留迹郎溪。徽文化和吴越文化在此交融、传承和积淀,“跳五猖”“云舞”等民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文化软实力的独特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郎川星火》: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郎溪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中国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芜湖正式被辟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开始对皖东南进行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英、美、法、日等国,通过开办“洋行”,一方面大量倾销棉纱、棉布、洋油、鸦片等“洋货”,另一方面廉价收购大米、菜籽、黄豆、棉花、茶叶、桐油、生丝、大麻、禽蛋等土特产品。外商还利用雄厚的资本,操纵茶叶、烟叶、中药材的价格,压迫民族工业。郎溪植茶历史悠久,其瑞草魁早在唐代就享有盛名,曾为贡品。民国时期全县有规模性的茶园0.3万亩,年产干茶10万公斤,茶叶远销苏、浙、鲁、豫省的大城市。1905年开始,县知事徐振清照谕四乡,购领桑苗培植,饲蚕缫丝,并刊发《蚕桑浅说》,教民蚕桑。1906年,县知事令饬各乡植桑养蚕。鼎盛期全县开设蚕行多达20余家,年收茧1000石左右。然而,由于帝国主义的操纵压价,蚕农和茶农受尽剥削之苦,致使植桑种茶业日趋凋敝。列强为进一步剥夺宣城地区的矿产资源,纷纷与清政府签订合同,夺取矿山投资权和开采权。1901年,日本商人与盛宣怀订立开采合同,合资兴办宣城煤矿。1902年,英国商人出资12万元兴办伦华公司,在宁国、广德、郎溪开采煤、铁矿。列强还欲修筑通过皖南地区的宁湘铁路,以控制皖南的经济命脉。帝国主义通过大量倾销“洋货”,掠夺农副产品和矿产资源,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宣城地区民族商业的发展,致使商业逐渐萧条,手工业纷纷倒闭,农业日趋破产。
  帝国主义对宣城地区的文化侵略,主要通过设教堂、办学校、开医院等方式进行,其中尤以传教活动为主要手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传教活动在郎溪逐渐猖獗起来。1862年3月6日,法国神父邱维持在郎溪毕桥镇建立教堂,初建时为小圣堂,1890年创办大圣堂,并于次年兴办“懿德学校”,授经书、国文、算术等,学生都是教友或子弟,修女任教师,以后复由法国人相继为神父。1937年起先后2名西班牙人相继为神父,时教堂房屋34间,占地约百亩,并建立小型诊所,主治外科疾病。1873年,由法国神父刘干贞在郎溪县城北门建立教堂。至1908年,郎溪境内共有东乡张保石槽村、南乡毕桥镇、南乡盛村保姚家塔、南乡东塘保欧村湾、南乡十字保徐村、南乡永平保南阳村、北乡管村保花树庙计7个分教堂,拥有教徒855人。
  帝国主义分子披着宗教外衣,用宗教迷信和神权观念愚弄中国人民,企图借此软化并模糊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意志。还打着“慈善”旗号,在郎溪开办学校,以教会的名义在县城北门开办了“育英”学校。教会学校规定《圣经》为必修的德育课,凡圣经课不及格者,不准升级、升学。学生不论是不是教徒,每天早晚都要做祷告,每星期日要做礼拜,以宗教教义、蒙昧主义麻痹学生思想。
  传教士和教徒凭借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的势力及教会特权,欺压人民,并以“外籍教士为护符,每多借端滋事,鱼肉乡里”,终于激起人民的反抗。1875年,皖南一带有人强行剪掉别人象征清朝顺民的大辫子。次年蔓延至郎溪,而被剪的却不是教民,因此,多数人认为系天主教徒所为,因为他们要以此来胁迫别人人教。1876年,欧村湾教堂的天主教徒强行剪去民众的发辫,民众抗议,同教徒发生口角。天主教堂传教士带人捉拿了阮光福、安定山二人,将他们绑入教堂。当晚,阮、安二人即被拷打致死,并被毁尸灭迹。次日,民众前去教堂要人,法国神父金缄三矢口否认。阮、安二人突然失踪,激起乡民极大义愤。当日数百名乡民持械冲入欧村湾教堂,捉住教徒黄、杨二人,并烧毁了教堂。反教怒火迅速蔓延到宣城、广德,宁国三县,宣城县监生胡秀山带领几百名群众,捣毁了当时皖南最大的传教点——水东镇宁国府总教堂。清政府派兵镇压,为首者胡秀山、陈士柯被以“土匪”罪名斩首,史称“皖南教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一、辛亥革命前后的郎溪
二、马克思主义在郎溪的传播
三、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中共郎溪地方组织的建立
二、中共郎溪特支领导的斗争
三、郎溪农民暴动
四、姚村暴动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五、涛城地区党组织的建立
六、上浙皖特委领导的游击斗争

第三章 全面抗战时期
一、新四军进驻皖南
二、新四军东征初抵郎溪
三、苏皖边区中共组织的建立
四、郎广地区团结抗战局面逆转
五、战胜困难,坚持斗争
六、新四军挺进郎广
七、十六旅在郎广地区的攻势作战
八、郎广军民转入反攻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
一、抗战胜利后郎溪的形势
二、新四军对留守郎广党和武装的布置
三、郎广地区的反“清剿”斗争
四、创建郎广游击根据地
五、巩固老区,发展新区
六、策应大军渡江
七、郎溪人民政权的建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