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化优势十八讲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572738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结合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现状,就文化自信的内涵、重大意义,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以及新时代文化发展成就和经验等内容,全面深入阐述中国文化优势,理实结合,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

2.本书精选中国当代文化大家名家对中国文化优势的理论阐释,呈现关于文化自信的真知灼见,是党员干部读懂中国文化优势、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任初轩,取人民日报出版社宣传之谐音,是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团队的集体署名,编辑出版的图书得到读者广泛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人民日报》大家名家谈中国文化优势的相关文章,具体内容包括: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除对中国文化优势的理论探讨外,本书还附延伸阅读,以具体文化创新发展事例来进一步论述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实践经验,如:新时代文化哲学研究的使命担当,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等,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可读性。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读懂中国文化优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繁荣。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文化优势十八讲》:
  讲话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继承要基于辩证的分析。讲话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从治国理政的整体需要出发对文化建设方针的新思考。
  讲话关于文化建设方针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综合创新”的鲜明特点。“综合”就是把我们党在过去提出的许多文化主张综合起来,“创新”就是提出新论断、新方针。讲话反复指出,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话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提法既有综合,又有创新。
  讲话还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搬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努力使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些提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话综合了我们党历史上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文化方针,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学术界有关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并加以发展创新,提出了“两有”“两相”“两创”的方针。“两有”即对古代的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两相”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两创”即对中华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两有”是讲继承的区别原则,“两相”是讲继承的实践要求,“两创”是讲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按照讲话的精神,继承是基础,创新是重点;结合时代条件赋予新的含义就是转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的生面就是创新。讲话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对当前治国理政的复杂实践需求,我们应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积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