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优势十八讲》:
讲话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继承要基于辩证的分析。讲话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从治国理政的整体需要出发对文化建设方针的新思考。
讲话关于文化建设方针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综合创新”的鲜明特点。“综合”就是把我们党在过去提出的许多文化主张综合起来,“创新”就是提出新论断、新方针。讲话反复指出,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话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提法既有综合,又有创新。
讲话还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搬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努力使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些提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话综合了我们党历史上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文化方针,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学术界有关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并加以发展创新,提出了“两有”“两相”“两创”的方针。“两有”即对古代的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两相”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两创”即对中华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两有”是讲继承的区别原则,“两相”是讲继承的实践要求,“两创”是讲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按照讲话的精神,继承是基础,创新是重点;结合时代条件赋予新的含义就是转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的生面就是创新。讲话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对当前治国理政的复杂实践需求,我们应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积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展开